lawpalyer logo

最新話題

校園0922ginascu
刑法第零課:那些最基礎卻不會在課堂上聽到的重點

實例演習之重要性 首先,我想問各位一個問題,假設你今天想考機車駕照,會只看一堆youtube影片跟網路上的教學文字就衝去考,還是大致看一下資料後就去河堤練習場,瘋狂練習後才應考呢?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屬於後者。 其實學刑法與上述學騎車的例子有個共通點——「實際演練」佔據了極重要的位置。不論你對法條與教科書的內容被的有多熟悉,都不算真的「懂」刑法,因為兩者的重點都在於「你是否能將理論運用在實際操作中」,只有透過實際操作演練,才能真正明白法條的邏輯架構。 法條 ≠ 教條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爲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爲狂信。」-Harold J. Berman 任何的刑法理論都應以落實在現實生活為目的,非空泛的框架約束,亦或為建構、服務單一意識形態的手段。基於這個前提,我們必須釐清一個重點——刑法與科學一樣,隨時在迭代更新,我們要理解、批判、質疑、改良它,但絕不可將它視作教條般一昧遵循。 你應該開始養成的習慣:兩書對照 不可否認的,考機車駕照與學刑法最終是不同的兩件事,不可能一邊做題庫一邊直線七秒;但學刑法卻時時需要邊想解答實例,邊找相關法條。更重要的是當你找到法條後,還要一字一句反覆思量,想出其背後的邏輯、原因,因為你要交出的解答必須要有憑有據,這些憑據的來源不是別的,正是法條的規定。 所以,作為刑法初學者的你必須從現在開始養成「兩書對照」這個有些麻煩的習慣,即一本教科書與法典相互對照的讀書方式。不習慣嗎?那也沒辦法,你必須認清判決並不是「我認為…所以判…」,而是「因為刑第xx條這樣定,所以我判…」這個現實。 你可以開始做的事:以小型判決書解答實例 簡而言之,你可將學刑法這件事當作「模擬獨任制刑事法官」,就一件已查清事實的事件,根據法條依據,套用在這件事上,並以書面形式說明這個已得出的正確判斷。 在此我也要提出一個新生常出現的盲點:以學生立場答題。這點在其他科系可能沒什麼,但依我個人經驗,認為這點在法律系真的是一大硬傷。因為若抱持著這樣的心態,當你審視自己答題內容時就會相對沒有這麼謹慎,沒有意識到「判決要昭告天下,且攸關某個人的一生」這一大重點。 我同學曾在某次期中考上,把殺人的甲與被殺的乙名字寫反,但他的答題論述與引用法源都沒有什麼問題,最後卻被教授打了0分,該教授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在你來說,可能只是人名寫反,但在我來看,你在這瞬間毀了許多人的身家性命!」 以上純屬我的一些小建言,希望各位新進法律人在踏入校園課堂前,共勉之。

0
23
423
時事lawhero
KTV解封「唱歌要戴口罩」 天才政策!!!

疫情逐漸趨緩,現在都是個位數的人數確診,有時候還是+0 娛樂場所也逐漸開放了,但是看到KTV真的是蠻傻眼的,政府是相信大家這麼聽話嗎???指揮中心則透露,將有條件鬆綁電子遊戲及資訊休閒場所、MTV及KTV等部分休閒娛樂場所。並於下午疫情記者會上宣布相關規定。指揮中心規劃於本週起放寬部分場域防疫管制措施,並於10月5日起有條件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 然後KTV要一直戴著口罩,只能喝水???而且包廂關起來誰會戴口罩啦,難道政府還要突襲檢查嗎

2
2
186
梗圖annabel0907
不知道大一新生有收到嗎

哈哈哈哈無聊看到了這個梗圖 不知道法律大一新生有收到學長姐的「快逃」嗎 祝大家上學快樂 https://i.imgur.com/FGMjJy8.png

0
5
620
生活法律suchcarol
婚姻效力問題

94年宴客未登記,8年前口頭協議分手,男支付女方小孩生活費,每周回家看小孩一次,最近得知儀式就算婚姻有效,如男方有女友,可否提侵害配偶權?另不知對方戶籍地提告時可否寫對方公司地址?

1
0
129
國考sky0912zz
全職考生人際相處指南-家人篇

板上的許多大大都分享了讀書方式、心得,小妹不才,沒辦法把自身學習的經驗分享得這麼有系統性,但身為一個全職重考第二年司律的女子,在此想分享一下自己與家人間相處的狀況,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 由於報名面授補習班的關係,身邊同學幾乎都是全職考生,而大家閒聊中最常聊的話題屏除課業外,就是家人了。(這個幾乎所有全職考生都會面臨的課題,網路上竟然沒什麼人認真撰文分享過,讓我蠻訝異的。)相信對全職考生來講,家人的支持應該很大程度會影響準備考試的動力、心情,所以在此想分享我與家人相處的一些小技巧。 1、請求幫忙時,先主動為對方做點什麼: 全職考生因為沒有工作(拿錢回家),所以要求家人幫忙時,很容易造就那種讓對方覺得「都是你單方面拿走好處」的觀感。即便是再簡單不過的小忙,都有可能讓你跟家人間發生爭吵,身為長達兩年全職考生,我建議各位下次再要求家人幫忙時,可以「先為對方做點什麼」,舉例一個最常見的例子來說:全職考生通常需要家裡的金援,但開口要錢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所以我都會固定包辦家中的某幾樣家事,做完後才會跟父母開口。(每個人狀況不一樣,但道理是一樣的,挑幾樣你能為家中其他成員作出貢獻的地方)比起一直當伸手牌,這個作法可更有效的避免潛在衝突。 2、適時拒絕: 在場一定有許多人經歷過,家人抱持著「啊你就沒在工作,幫我做一下又不會怎樣」的心態,要求你做東做西,導致很難專心唸書。更氣的是如果你照單全幫,他還會覺得是理所當然,不幫呢?又會被酸不事生產,整個很雞巴有沒有? 所以這邊要強調一下「原則」的重要性。所有的全職考生都應該先與家人做好溝通,讓幫忙都應該建立在「不打擾唸書」的情況下,請記住,不懂得拒絕的人只會越來越沒有體力、心力與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若你是一個幫忙有原則的人,久而久之家人自然會明白什麼是可以麻煩你的、什麼是不能的,增加彼此溝通的效率與相處的和諧度。 3、原則統一: 這點算是第二點的補充,當判斷是否要幫忙家人時,請記得不論何時都要保持「原則、優先順序一致」。不要抱持著「只有這次」的僥倖心態,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就跟偷吃一樣,凡事有一就有二。請建立好自己一罐的立場,當遇到踩線的時候,「毫不猶豫」的拒絕,不得猶豫,不要讓對方有任何機會抓住你的弱點。 另外這邊也提供一個拒絕公式給大家參考:「道歉(感謝)+理由+拒絕+替代方案」,舉例來說,你媽希望你在家唸書,順便幫忙代收包裹,但你習慣去圖書館、K書中心才有辦法專注,這個時候你可以這樣說: 「拍謝啦(道歉)~但我固定預約那個時段的K書中心(理由),所以可能沒辦法幫你代收包裹(拒絕),還是說,你改成7-11取貨,我回來再去幫你拿呢?(替代方案)」 沒錯,請善用「有誠意的拒絕」。大家千萬不要因為是最親密的家人,就一而再再而三的當濫好人(這樣你只會被要求做得更多,而且也不能專心讀書),與其配合對方,不如遵循自己的原則為優先,才能保持雙方間的和諧。 好啦~今天先到這邊,好好奇這邊有沒有全職考生喔,希望大家會喜歡💁🏻💕💕

4
18
386
生活法律tongzhang
房東要賣房,把租客趕走

原本跟房東約好了這禮拜六簽租約,租到明年8/31,可是房東卻說有人要買了,最多讓我們租到10/31。但我們押金租金都還沒給他,他堅持不收...。請問這種情況受「買賣不破租賃」的保護嗎?應該再去找新的房子嗎?

3
1
214
學習wang80888
一些來自司律重考三次律師的建議(下)

沒有反饋習慣者,遇到問題後,對究竟該反省什麼、下次行動前該如何調整,基本上就是完全沒頭緒,這同時也使你困在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中。 所以在此想分享四個「反饋」的好方法,讓大家可以應用在自己準備各種國考、學校考試中。 1、克服弱項、發揮專長: 這其實是兩件事,當面對問題時可以擇一。首先,針對書中不懂的部分或錯的、僥倖對的題目拆解,從網路上、書中找資料,這些屬於「克服弱項」的範疇。而「發揮專長」則是針對那些你擅長、有興趣的章節或觀念實際運用,甚至是透過閱讀其他書來加強。若應用在司律上,我建議寫題的時候,如果「寫對率高」就再去挑戰更難更多的題;寫錯的話,看完詳解後,「用自己的話將觀念再訂正一次」(這非常重要,絕不能照抄!)。 當然了,有些人會想問,如果我原本就不太擅長唸書,錯的題目很多怎麼辦? 這邊我想稍微說明一下,雖然說司律範圍廣,書沒有讀完的一天,但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做題的答錯率高於答對率(而且連做好幾年都是這個狀況),那請先不要再寫了,因為你對知識的掌握度明顯不足,請再回去專心K書。 好,現在我們來說說「不擅長唸書」的問題。對於這些朋友,我建議應該以「發揮專長」為優先,從讀書這件事中建立樂趣與信心。畢竟,只有先對自己有信心,才能在考司律這條崎嶇的路越走越遠。
 2、加強學習寬度與深度: 遇到像司律這種範圍廣的考試,我會建議各位把補習班函授、參考書看完一輪後,從考古題中抓取「必考爭點」深入學習(不論你是對還錯)。這點可以節省時間、增加各位的投資報酬率(常做題發現有些東西就是固定每年都會出現,只是考的形式多少有點不一樣),因此當你抓住這些「必考爭點」後,請把跟他們有相關的概念、法條記得滾瓜爛熟,確保不論怎麼考你都能穩穩掌握分數。這邊也分享一下,我曾把近十年一試所有考古題的概念做成excel表,統計出題率的作法(大家可視情況參考,沒有絕對正確的做法) 3、解決疑惑 這點看似無聊又基本,實際上卻是許多考生都沒有確實做到的。 在頻繁輸入與輸出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疑惑」的時候,例如:「為什麼會答錯?」、「為什麼會這樣?」等。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放著問題不去解決(那些念完參考書後產生的疑問請務必要寫下來,想辦法弄到會,不然上了考場就是你被這些問題弄到重考)。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一定會有所「發現」。而這些解惑的過程,本身就是種成長。 由於我重考了三次,這點真的非常有感。前兩年都是機械化刷題,直到刷到錯的才被動檢討,後面發現養成「解決疑惑」這個習慣不僅可以有效減少答錯率,它還會潛移默化到生活中其他習慣,可謂受益良多。 4、請教他人: 這是四個方式中最有效的,如若可以從知識與經驗皆比自己豐富的他人身上獲取輸出建議,那不僅能夠秀政弱點與缺失,也絕對會為你帶來突破性成長。 但「請教」也是有技巧性的,不是隨便問問就能得到這樣的效果。首先,你必須釐清自己困惑的問題點,並針對它進行設計精準的問題,以確保得到的反饋不會過於基礎且空泛。其次,請平時就要先找好對象,讓自己再有問題需解惑的時候方便向對方尋求協助(不然很容易被人討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請務必要「系統性歸納」他人反饋的結果,並條列出下次可以怎麼改進(真心建議用紙筆寫出來),然後將微調、修正實際運用至下一次輸入。 只要可以把握住「成功」與「失敗」的原因,自然就會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希望我的分享能為各位帶來一些助益,感謝收看。

1
49
577
學習kiri
大一最罩參考書&法律系讀書方法談!

前半部分推薦數本參考書,後半部分再來談談個人的讀書方式。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請幫我按個讚吧! 剛進法律系的同學們應該都有個共同感受,即法律系的教科書都特別貴,要買的書又非常多。小弟這邊提供一些自己大一認為「必需」的民總書單供各位參考參考! 👉1.陳聰富「民法總則」: 應該是所有法律系學生都略有耳聞,聽著陳老師在網路上的台大開放式課程,搭配他的課本一起啃,真是大一非常快樂的時光。 除此之外,陳老師的教科書用詞淺顯易懂,毋庸擔心自身國文造詣如何或看不懂的問題。搭配大量法院裁判的實務案例案例解說分析。篇幅上則不同於許多教科書鉅細靡遺的介紹太多細節但不具重要性的概念,可以快速讓讀者了解民法總則的體系與架構,非常適合初學者打底。 需要提醒的是本書的裁判案例非常豐富,就需要讀者慢慢閱讀、反覆咀嚼,慎思每個案例的法律關係! (P.S✍️陳老師的課可以去旁聽,即使是非台大的學生也可以在一旁學習,順便看看他。老師真的很可愛XD) 👉2.王澤鑑「民法總則」: 王老師為台灣民法界的權威,前司法院大法官、台大名譽教授。王老師課本為更進階的版本,會有許多超過民總的概念補充,因此需要一些基礎方能讀的更順利。可以在閱讀一章陳老師的教科書後,再跟進閱讀一章王老師的內容。 其富含法律素養的用字遣詞、精妙的法律思維分析、搭配樹狀圖梳理的觀念,讓人在暢遊法學汪洋時,彷若同時提升了己身的文學素養。故此,王老師的彩虹書、天龍八部等著作,更是學習民事法律所不可或缺的! (P.S✍️進了法律這扇門之後,民法類一定會需要購買王老師的全套著作。一次購買完通常會比較便宜,但之後有可能會改版,所以請審慎評估) 👉3.林政豪律師「這是一本民法總則解題書」:用非常白話且詼諧的方式一步一步教導審題、架構到下筆,並大量補充爭點、概念。其中數頁大的整張民總樹狀圖也能很好的幫助整理整個民總學習思維,是寫題目蠻推薦的一本參考書。 (P.S✍️題目一定要儘早做,不要想說等讀完再來寫。比如讀完一章,就開始寫幾題該章節的題目。手感是一步一步培養的。也有句俗話說,「創新是從模仿開始的。」就算一開始不知道如何下筆,也可以先從「抄」參考書擬答開始。多寫幾次,慢慢就能抓到感覺了!) 👉4.各校老師指定參考書: 期中期末肯定會與老師指定書的內容有關,而且有些教授也比較喜歡學生採用自己的見解或寫法,若不熟悉教授的觀點可能拿不到高分!因此在指定參考書上必定要多下點功夫,掌握好才能拿到分數。 👉5.保成出版社的「法科全彩心智圖表」: 每一個章節都有個別的大版面全彩心智圖,可以快速建構整章內容概念架構,考試前快速複習時非常好用,能高效率的吸收整個章節的大意。 其體系圖中的每個小概念也會盡量附有詳細的觀念釐清,算是非常推薦的工具書! 👉6.爭點隨身書:民法總則與刑法總則 此書以表格呈現重要概念,將內容分成「爭點」、「關鍵法條」、「實務見解」、「學說見解」、「破題關鍵」、「經典試題」等部分。 整本書僅有126頁,幫讀者整理好了民總與刑總的所有爭點,小小一本方便攜帶。通勤時便可以馬上拿出來複習每個段落的重點,也是考前必備的利器! ✨其他老師的民總教科書我涉獵較少,故不細講,但我仍在底下列出數本相當有名氣的老師的書單: 1.李淑明:民法總則 2.鄭冠宇:民法總則 3.施啟揚:民法總則(但老師已仙逝多年,有多數法規仍未更新) 4.林誠二:民法總則新解:體系化解說 5.林政豪(袁翟)律師:民法總則(這本書比較薄,適合快速複習用 6.苗星:老師解題,民法總則 📖接下來講講我一年級時讀書方式的部分: 1.一年級主科(民總、刑總、憲法)較少,除非想要轉學考或是打工,其實可以盡量多選一些通識或是選修的科目。可以選到20學分左右,這樣在之後二、三、四年級大科開始大量增加時就不必再安排太多科目佔用到自己的時間。排課方式盡量集中,減少通勤浪費的時間。可以讓某幾天完全空出來好安排讀書計畫。 2.盡量讓一整天都能碰到每個主科,避免對某幾科感到生疏: 如前所述,由於一年級主科較少(民、刑、憲),如有排出一整天的空閒時間即可將每科各排出4個小時的時間,這四小時又可細分為(例:兩小時教科書、兩小時解題書),一天的12小時將在你毫無知覺的情況下悄然溜走。 遇到有課堂的日子,每日還是得至少接觸兩科大科,(比如民、刑;憲、民輪流複習)至於時間及順序則視個人安排! 3.一定要常常寫題目: 很多人肯定都有遇過看書看的很輕鬆,似乎已經對內容瞭如指掌,但在上考場時卻又毫無頭緒的情況吧!尤其在像法律考試這樣極需要在短時間內書寫出大量爭點、內容的學科,平時若不做練習將學者們的理論、實務上的爭議烙印在腦海中,會根本來不及輸出。 故盡量在每閱讀完教科書的一個章節後,就動筆做練習,千萬不要抱著僥倖的心態,想等看完所有內容再來寫,真的會來不及!! 4.不要忽略體能: 規律運動非常重要,一直坐著看書不運動,效果反而不好,而且容易導致心情鬱悶等副作用。每星期最好安排至少2、3個小時出外運動。不僅提升效率、心情更好的同時,也讓身體體能維持在最佳狀態,形成良性循環! 📢再補充一點,千萬「不可以」放❗棄❗英❗文❗每天都要安排單字及英語文章的進度。好的外文能力可以讓你在學習法律時,更有機會拓展視野及接觸別的學科,而不單單只是個懂中文法的兩腳書櫥。以後若有機會接觸國際法,好的英文能力也能讓你在學時如魚得水! 🎉學不在多而在精,我個人讀書不算非常快,但把上述推薦的幾本書慢讀、細讀,並大量刷題目,也能在系上拿到前三名~~最後,祝福大家都能在國家考試中金榜題名!🎉 💡最後也請各位幫我按個讚吧,好想要法律人大禮包! #最罩參考書

9
132
1006
學習wang80888
一些來自司律重考三次律師的建議(上)

「我明明做了不下20次的考古題,成績卻沒有進步?」這個問題曾困擾我長達兩年多,讓我焦慮到差點憂鬱症。 大家好,我是一個重考過三次司律的律師,趁著最近補習班新學期開始,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 法律人都知道,司律考試的範圍很廣,書永遠念不完。而對於像我這樣的重考生來說,最怕的莫過於「唸過卻忘記」,等於你明明做過功,卻沒有得到對應的動能,整個衰到爆。 會發生這種狀況,是因為「輸出」與「輸入」比例失衡。我們總是花大量的時間在讀參考書、看函授課的「輸入」循環中,鮮少花大量的時間在寫申論、整理專屬筆記、將重點用口語化的方式說出來等「輸出」行為上,所以,在需要用到知識的時候,已經忘記了。 「寧願精讀1本書,也不要看過10本書卻無法講出其中1本的內容。」這是我民訴教授很喜歡說的一句話,在漫長的司律重考之路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依照我個人與我讀書會成員的親身經歷,平均來講,一個知識點從你接觸(輸入)到它開始算起,若兩週內沒有輸出超過3次,那它就會被忘掉。因此,為了保證自己記住,我會採用「螺旋梯學習法」,也就是反覆且頻繁的輸入與輸出。 看到這你可能會好奇,輸出與輸入間有沒有一個有效比例可以參考呢? 
這裡我提供自己總結的數據給大家參考——「7:3」。對,輸出:輸入是7:3,才會是最剛好的。看起來很懸殊?沒錯,大多數人的學習方式(包括我們的教育體制)「輸入>輸入」,但現實是,考驗是否明白觀念與知識的方式不是別的,正是「輸出」(考試)。 回到開頭的問題,今天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做考古題(輸出),但成績依舊沒有變好到底是為何? 這裡又要提到一個重點觀念:「反饋」。以考試這個框架下的詮釋,就是查明失分與得分的理由。所謂「反饋」,指的是評估輸出所得到的結果(不論正面還是負面),經思考整理後,在下一次輸入時進行調整。也就是重新檢視、反省、改善、修整方向、細部調整、探究原因等一連串動作,都是反饋。沒有後續反饋,是不會有成長的。 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要查明「原因」。

 之所以「狂做考古題成績卻沒有進步」,就是因為在「反饋」這個環節上出了問題。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說,過去我總是只花時間去看「錯的題目」,看完就結束了,繼續做下一年的題,這個做法看似沒錯,實際上卻隱含了兩個問題: 1、對於錯的題目概念印象不夠深 2、對正確的題目是怎麼對的不夠清楚(這是針對那些用刪去法答對的題目) 而這兩點,都像未爆彈一樣,如果不適時改進,就會在你上考場的時候分分鐘一不小心就爆掉。 下一篇我再來談談「有效反饋的方式」,今天先到這邊,謝謝大家觀看。

2
55
598
學習scene253
我推薦的書籍

我喜歡「祁明的公司法體系解題書」

1
0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