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例演習之重要性 首先,我想問各位一個問題,假設你今天想考機車駕照,會只看一堆youtube影片跟網路上的教學文字就衝去考,還是大致看一下資料後就去河堤練習場,瘋狂練習後才應考呢?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屬於後者。 其實學刑法與上述學騎車的例子有個共通點——「實際演練」佔據了極重要的位置。不論你對法條與教科書的內容被的有多熟悉,都不算真的「懂」刑法,因為兩者的重點都在於「你是否能將理論運用在實際操作中」,只有透過實際操作演練,才能真正明白法條的邏輯架構。 法條 ≠ 教條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爲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爲狂信。」-Harold J. Berman 任何的刑法理論都應以落實在現實生活為目的,非空泛的框架約束,亦或為建構、服務單一意識形態的手段。基於這個前提,我們必須釐清一個重點——刑法與科學一樣,隨時在迭代更新,我們要理解、批判、質疑、改良它,但絕不可將它視作教條般一昧遵循。 你應該開始養成的習慣:兩書對照 不可否認的,考機車駕照與學刑法最終是不同的兩件事,不可能一邊做題庫一邊直線七秒;但學刑法卻時時需要邊想解答實例,邊找相關法條。更重要的是當你找到法條後,還要一字一句反覆思量,想出其背後的邏輯、原因,因為你要交出的解答必須要有憑有據,這些憑據的來源不是別的,正是法條的規定。 所以,作為刑法初學者的你必須從現在開始養成「兩書對照」這個有些麻煩的習慣,即一本教科書與法典相互對照的讀書方式。不習慣嗎?那也沒辦法,你必須認清判決並不是「我認為…所以判…」,而是「因為刑第xx條這樣定,所以我判…」這個現實。 你可以開始做的事:以小型判決書解答實例 簡而言之,你可將學刑法這件事當作「模擬獨任制刑事法官」,就一件已查清事實的事件,根據法條依據,套用在這件事上,並以書面形式說明這個已得出的正確判斷。 在此我也要提出一個新生常出現的盲點:以學生立場答題。這點在其他科系可能沒什麼,但依我個人經驗,認為這點在法律系真的是一大硬傷。因為若抱持著這樣的心態,當你審視自己答題內容時就會相對沒有這麼謹慎,沒有意識到「判決要昭告天下,且攸關某個人的一生」這一大重點。 我同學曾在某次期中考上,把殺人的甲與被殺的乙名字寫反,但他的答題論述與引用法源都沒有什麼問題,最後卻被教授打了0分,該教授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在你來說,可能只是人名寫反,但在我來看,你在這瞬間毀了許多人的身家性命!」 以上純屬我的一些小建言,希望各位新進法律人在踏入校園課堂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