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次修法(111.11.23)
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證審字第 1110383772 號令修正發布第 4、6、9~11、14~16、31 條條文;除第 6 條條文及第 9 條第 4 項第 1 款第 2 目自一百十二會計年度施行外,自發布日施行
立法總說明
《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部分條文修正總說明(111.11.24 修正)》 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以下簡稱本準則)自五十七年六月十一日訂定發布,歷經二十六次修正,本次修正係配合國際財務報導準則(以下簡稱IFRSs)規定及公 司法規定,及配合國內目前實施 IFRSs 情形檢討現行規定以提升財務報告透明度,爰修正本準則,本次共計修正九條,修正要點臚列如下: 一、為釐清本準則所稱「重大」之定義,以利實務遵循,爰依據國際會計準則第一號「財務報表之表達」、「財務報導之觀念架構」及參考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實務聲明書第二號「作重大性判斷」內容,增訂重大之定義及評估重大時應考量之因素,並釐清判斷應揭露之重大資訊時,應以主要使用者之資訊需求出發,並配合修正相關條文規定。(修正條文第四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 二、配合國際會計準則第八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值變動及錯誤」之修正,明定會計估計值及會計政策定義;另考量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十三號「公允價值衡量」規定評價技術原則應一致地採用,爰規範會計估計值變動中屬折舊性、折耗性資產及無形資產之公允價值評價技術改變所致者,應依第六條會計估計值變動程序辦理;另為避免發行人自願於年度中改變會計政策選擇,致同一會計年度已公告申報之財務報告造成投資人誤解,爰增訂公司應評估該會計政策變動對當年度各季財務報告之影響數,若已達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第六條所定重編財務報告標準,應予重編財務報告。(修正條文第六條) 三、配合「審計準則委員會所發布規範會計師服務案件準則總綱」修正我國審計準則名稱及編號並調整審計準則用語,爰將審計準則公報第五十一號修正為審計準則320 號,及將一般公認審計準則修正為審計準則。另考量會計師就公司帳列投資性不動產委外估價或自行估價報告之合理性執行複核程序之實務作業,及參考評價準則公報第八號「評價之複核」之修正,爰將評估投資性不動產估價報告所使用資料等事項之「完整性、正確性及合理性」修正為「適當性及合理性」。(修正條文第九條) 四、配合公司法第二百二十八條之一及第二百四十條規定,公司得採每半年或每季為盈餘分派並經董事會決議通過,及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得以章程授權董事會分派現金股利,爰修正本準則有關盈餘分配或虧損彌補揭露及列帳相關規定。(修正條文第十條、第十一條) 五、配合本次修正條文,調整施行日期。(修正條文第三十一條)
- 第 29 次修法(112.12.28)
- 第 28 次修法(111.11.23)
- 第 27 次修法(109.10.20)
- 第 26 次修法(109.03.17)
- 第 25 次修法(108.04.23)
- 第 24 次修法(107.07.12)
- 第 23 次修法(106.06.27)
- 第 22 次修法(105.12.18)
- 第 21 次修法(103.08.12)
- 第 20 次修法(103.04.23)
- 第 19 次修法(102.12.29)
- 第 18 次修法(100.12.21)
- 第 17 次修法(100.07.06)
- 第 16 次修法(98.01.09)
- 第 15 次修法(96.03.08)
- 第 14 次修法(94.09.26)
- 第 13 次修法(94.03.28)
- 第 12 次修法(92.01.29)
- 第 11 次修法(91.10.02)
- 第 10 次修法(89.10.31)
- 第 9 次修法(88.03.30)
- 第 8 次修法(84.11.06)
- 第 7 次修法(80.05.06)
- 第 6 次修法(74.07.29)
- 第 5 次修法(73.06.29)
- 第 4 次修法(71.03.10)
- 第 3 次修法(58.03.27)
- 第 2 次修法(58.01.29)
- 第 1 次修法(5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