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最新話題

生活法律wja112
如何有效率地跟律師討論案情?

身為執業律師,常常需要跟當事人討論案情,但不得不說其實常常遇到當事人不太知道該怎麼樣有效率地和律師說明自己的問題,造成當事人花了很多時間解釋、律師有聽沒懂事後還要多花時間整理跟確認當事人真意的情況。 所以,這邊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覺得在跟律師討論案情時可以注意的重點,讓溝通更有效率、節省雙方的時間(以及當事人的諮詢費XD) 1. 證據的提供:有時候會遇到當事人提供了一堆資料,但因為證據能力或證據力有問題,其實通通都不能用、追問之後當事人才又提出新的可用證據,而當初沒提供的原因是因為他自己覺得這些資料不重要或不能用。
為了節省時間,建議大家直接把所有「可能會用到」的證據和資料都帶來給律師,讓律師去判斷哪些是可用的證據,也能幫助律師更快了解案情。 2. 說明自己的目的:也就是你今天來找律師幫你打官司或處理案子,希望得到的結果是什麼。給加害者一個教訓?想要拿到賠償?為自己爭取減刑?
當事人如果能明確告知自己希望得到的結果,律師比較能從中判斷該往哪個方向辦案、成功的機率大小等等。 3. 照著事件發生的順序說明案情:這個也是在執業時經常遇到的狀況之一。有些當事人會直接挑自己覺得最重要(或是覺得自己最委屈?)的事件或片段跟律師說,缺乏前因後果的敘述其實會增加律師釐清案件的困難。
所以最好的辦法其實是「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一樣一樣陳述,通常律師也會做一個按照時間序排列的簡單筆記,這樣會是最清楚的。 4/ 務必要誠實:這點真的超級爆重要!我自己就遇過當事人在找律師的時候講的是A、結果到了法庭上才發現事實根本是B的狀況,於是前面準備的攻防方法通通都不能用,等於是被自己的當事人殺個措手不及⋯⋯
所以希望大家在確定要委任律師之後,要給予自己的律師絕對的信任,對自己發生的事據實以告,而且律師對當事人都是有保密義務的,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怕自己的隱私會洩漏出去,就故意隱瞞甚至是做虛假的陳述! 目前大概想到這些,如果有其他想補充的,歡迎再留言給我~~

1
17
741
國考mimigo1314
求調整作息

我是一名第一次參加報考無經驗的國考生, 我發現在夜晚時我比較讀的下書, 可能是過去的作息常熬夜的關係, 這樣導致我就會晚起, 即便我想調整也無法一時改過來, 比如我刻意早起因為睡眠不足想藉由如此會早睡硬調整,結果導致我書也沒讀好⋯一直嗑睡 過幾天又故態復萌, 最後變得有點沮喪 想請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給我意見? 還有早起是不是要搭配午覺才不會下午沒精神了? 希望可以讓生活規律 讀書作息更穩定。謝謝🙏 祝福大家金榜題名。

5
3
1242
生活法律7110528
酒駕相關罰則

酒駕0.45觸法公共危險罪,無肇事,罰則是什麼?

2
1
440
時事jeffery951213
請問大家對於數位中介服務法的意見&看法是啥?

本人持反對立場 歡迎大家提出論點共同討論

7
0
622
校園barrychen119x
如何練習申論題?面對題目不會腦袋一片空白的5個小技巧!

嗨大家好~最近練申論練的走火入魔,今天特別跟大家分享破解申論題的5個必殺技,如果大家有自己的獨家方式也可以留言跟我分享唷: 1. 注意基本格式與排版 2. 掌握三段論法的答題結構 3. 大題小作 v.s. 小題大作 4. 注意時間分配 5. 解題書不是萬能的 首先說說第一部分「基本格式與排版」,這是很重要的基本功! 在引用條號時,記得要正確寫出「xx法xx條」,使用「§」等簡寫的話,如果遇到標準比較嚴格的閱卷老師,是有可能被扣分的! 另外,答題時也要記得注意項目符號的層次問題,讓試卷版面更清晰易讀。 *正確的項目符號層次由高到低: 壹>>一>>(一)>>1.>>(1)>>①>>A>>a>> 接著是「三段論法的答題結構」,三段論法是寫法律相關的申論題時最常用的一種答題模板,由 1)大前提、 2)小前提、 3)結論組成。 大前提:適用於該題的法規或法理,簡單來說就是「這個題目應該用哪一條法規來詮釋」。 小前提:將題幹的內容涵攝到前面的法條裡,也就是說明「為何這個情況該用這個法條來處理」。 結論:針對上面的論證,用簡單幾句話來概括重點。 如果一開始還不熟悉三段論法的結構,可以在下筆前先打一個草稿,釐清自己在各個段落要寫的內容。雖然三段論法是很常見的申論題寫作模板,但並不是說一定要完全按照三段論法的架構來寫才是對的,大家仍然可以視情況調整解題的架構,找出最適合的寫作方法! 接著是「大題小作 vs 小題大作」,如果一個題目很複雜、可以延伸出去討論的問題有很多,但配分佔比不高時,就可以適度地做取捨,用「大題小作」的方式,只寫出最核心的重點,才不會壓縮到寫其他題的時間。而如果題目本身的問題不複雜,但配分又很重,就要試著「小題大作」多延伸出去討論相關的議題、或是多寫出幾種不同的見解, 增加內容的豐富度,更有可能拿到高分! 然後是「時間分配」,以司律考試二試而言,一節考試的時長大約在2~3小時之間,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寫完長篇的申論題,就一定要注意時間的分配和管理。 平常練習題目時,可以幫自己計時,包括審題、寫作、最後檢查等步驟分別需要多久的時間, 再來練習調整自己的時間分配。 最後的最後也要提醒大家一個重點——「解題書不是萬能的」!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解題書的確是很方便實用的學習工具,但也要注意解題書提供的方向和模板並不是唯一的解法! 解題書可以當作沒有頭緒時的參考和提示,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千萬不要把解題書當成唯一正解,而去死記硬背裡面的內容喔!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啦~感謝大家 祝大家考試都取得理想成績

6
132
1204
國考melody891030
法律位階原則?

最近剛開始補公職,在學法學緒論,老師上到地方自治法規,就跳到地方制度法開始上,我突然有點混亂,上網查也是眾說紛紜,越看越不懂,教材也沒有提到 地方制度法第30條: 1.自治條例與憲法、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或上級自治團體自治條例牴觸者,無效。 2.自治規則與憲法、法律、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上級自治團體自治條例或該自治團體自治條例牴觸者,無效。 3.委辦規則與憲法、法律、中央法令牴觸者,無效。 地方制度法第31條: 3.自律規則與憲法、法律、中央法規或上級自治法規牴觸者,無效。 Q1:看到阿摩上有大神這樣說位階排序,請問是正確的嗎? 憲法>緊急命令>法律>法規命令>地方自治條例>地方自治規則>行政規則>委辦規則>自律規則 Q2:如果Q1是對的話,請問為什麼行政規則比地方自治規則、地方自治條例的位階還低? Q3:請問法條裡的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是指法規命令嗎? Q4:請問法條裡的中央法規是指法、律、條例、通則,也就是法律的定名嗎? Q5:請問法條裡的中央法令是指命令(法規命令+行政規則+緊急命令)嗎? Q6:如果Q4是對的,為什麼地方制度法第31條:3.自律規則與憲法、「法律、中央法規」或上級自治法規牴觸者,無效。要重複強調一樣的事情兩次? 懇請聰明的法律人解答,感激不盡!

3
11
780
國考zxc5566
行政罰法第五條從有利之判斷標準

111年一試的第40題,有關行政罰法第五條的考點。想問在罰鍰時,選擇哪個規定較有利是看罰鍰的上限還是下限? 有沒有實務的見解可以參考? (印象中好像某年考古題有考到)

1
3
303
心情helloworld
如何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最暑假過的一半了,最近對未來感到很迷茫,法律系唸到升大四了還是不太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考律師嗎?公職嗎?還是去做自己有興趣的烘培?但又覺得這樣很浪費自己唸了這麼多書(相信一定很多人有跟我一樣的問題) 我覺得第一個重點是:要有一個可實現的目標 我們的想法、煩惱都很多,但往往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堅持哪些,我會什麼、喜歡什麼、又擅長什麼...,最常遇到的就是自己喜歡的不一定擅長,擅長的又可能不怎麼喜歡,然後就卡在這個死循環中出不來ㄌ😭 會遇到這種狀況其實表示是「自我認知」出了問題,以下將我們的認知狀態分為四個維度: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 知道自己不知道 3. 知道自己知道 4. 不知道自己知道 打完發現很像在繞口令😂 但真的就是在這四種狀態中循環,當然啦,如果會出現對未來迷茫的問題的話,大多數是屬於第一種或第二種狀態中 好那現在回到大主題,要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呢?我自己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很認真的每天把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事物都列點紀錄下來(真的就是你心中做喜歡的,不要自己給自己設置框架,反正列下來的東西只有你自己會看到) 我發現「堅持每天去紀錄」這件事會讓你時刻重組、思考這個列表,直到理智與情感上達到平衡狀態,這時候表示你已經有了那個答案 實作這個方法有個小TIP也分享給大家,為了防止你被家人、朋友或親戚影響,再決定目標後,請不要告訴身邊的人(有效防止負評、不支持的聲音打擊到你) 如果想諮詢有用的意見,請只向有用的資源或人群打聽、搜尋資訊(如上網看他人的心得分享),同時避免誤聽他人的錯誤意見、謠言與打著「為你好」實則只是想要你按照他的價值觀前進的人的發言~ 希望大家都可以脫離迷茫,找到並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路!

0
15
690
國考blitz
行政程序法第69條的問題

行政程序法第69條第2項規定:「對於機關、法人或非法人之團體為送達者,應向其代表人或管理人為之」 公文的受文者不就是應受送達人, 為何很多公文在受文者欄位都只寫「OO公司」,而不是「OO公司 代表人:張OO」,這樣不是違反行政程序法第69條第2項規定嗎?

2
2
356
生活法律jem9325009
利用特殊身份在台工作的工作者

公司被不法人利用其特殊身份進入各大行號任職,態度非常惡劣,甚至會破壞公司資料,及危害公司存續

1
0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