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最近輔導家教學生公民 發現他權利/權力不分 然後目標志願是公行或法律系 害我嚇到吃手手 想說這邊也許會有一些高中生 直接跟大家分享一波 「權利(right)」是指法律所賦予人民的私權;「權力(power)」則是一種政治上之力量,是由國家所享有,用以確保人民之「權利」。 憲法被稱為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但人民的「基本權利」仍必須透過國家的「權力」,才能獲得保障,包括制定法律賦予「權利」,透過行政作為落實「權利」,以司法判決解決「權利」歸屬及落實之爭議。 白話文: 權力=政府上對下施行政策的時候 如:公權力 權利=人民私權 如:捍衛自己的權利 大家千萬不要寫錯啦~~
根據民法,遺失物拾取者可以向遺失人要求十分之一報酬 那如果同時有多位拾取人 仍是給付十分之一還是每人十分之一?
剛開始準備國營 稍微查了一下申論題考古後 發現補習班好像也查不到詳解/擬答 想知道大家都是如何取得相關資訊的呢? 能否提供我一些資訊 不勝感激
憲法法庭審理健保資料庫釋憲案26日將進行言詞辯論,醫界、學界重量級人士極力反對,若無法再使用資料庫將重創台灣未來醫療發展,人權團體則疾呼,並不反對使用,但民眾應有「資訊自主權」選擇退出的權利,現行無須經由個人同意的調閱方式是否違憲,待大法官最後判決。 灣人權促進會等團體認為衛福部未經個人同意,釋出健保資料庫有違憲之虞,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將於明日進行言詞辯論。台灣人權促進會祕書長施逸翔表示,從未要求終止健保資料研究,如同政府先前力推的「數位身分證」政策,民眾應有說「不」的權利。 施逸翔說,現行制度未經民眾個人同意,被醫界、學界拿來做研究,研究不一定需要全體的資料,健保資料調閱中應有個人退出權,試問什麼類型的學術研究需要拿全民的健保個資作為代價,「台灣公民沒有辦法行使事前同意權,甚至連退出也不被允許。」 「去識別化的健保資料仍具有連結可能性!」施逸翔說,澳洲就曾發生過去識別化的健保資料被再識別出個人,台灣雖禁止攜出原始資料,但隨著資料串連的來源與種類增加,再識別風險也可能提升。 然而,面臨人權團體的抗議,醫界、學界卻存在著不同的聲音,上周更大動作齊聚立法院反對,健保資料庫對生醫防疫和基礎研發貢獻巨大,在保障個人隱私之外,資料庫是公眾利益,研究過程中「看不見個資、只能看到統計資料」。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透過聲明表示,健康不只是人民最重要的人權,也是整體國力的展現。法律當然有保障個人隱私的義務,但連規範最嚴的歐盟GDPR都明定符合公共利益、科學、歷史研究或統計即可使用,更何況一旦去識別化,「你的個資就不是你的個資」,而是數據與資料。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醫界、學界未來能否繼續調閱全體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或者民眾的資訊自主權獲得勝利,擁有拒絕被調閱的權利,待大法官最後判決。 感覺這是隱私跟功利的一大辯論點 大家怎麼看呢?
上週五收到匡列簡訊,說是要隔離十天,心情整個開始低落起來,雖然買的是函授基本不受影響,但才關兩天就覺得心情好低落,想認真自律學習結果還是睡到中午... 過去一直都是習慣到自習室或圖書館念的人,現在一隔整個超不習慣,身邊也沒有親人、朋友可以說說話,心情更壓抑了 然後剛剛就突然想到,現在每天確診這麼多人,匡列隔離的想必更多吧 如果有在國考前突然被匡列,那不就連考都不能考了嗎? 一想到有可能準備這麼久的心血馬上泡湯 就更焦慮了...唉 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沒事乖乖待在家,病毒快消失
各位好,我是W,執業五年的民事訴訟律師x1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訴訟溝通技巧,人生漫長,難免會遇到一些法律問題,以下是我這幾年經驗中總結出「普通人跟法官溝通」的重點,學起來之後訴訟效率會高上不少!(也歡迎轉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啦 💁🏻 do's 1. 直切重點:先講結論,再論述過程 溝通順暢的大前提是,對溝通對象先有了解。一般法官一個月約要處理60~80個案件,還另有結案考核的kpi,可以說是相當忙碌,所以說,如果你希望擁有好的、對你較有利的判決結果,那請先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不要浪費法官的時間。 你可能會想說,法律人不是最喜歡三段論的表達方式嗎?就是先說各種理由,最後說結論,這樣聽上去更有邏輯。誒我必須很老實的跟你說,寫申論題跟開庭訴訟是不一樣的,法官不是改題老師,不會一個爭點一個爭點給你算分數,所以真的,請記住「直切重點」這四個字,法官如果覺得有需要,他會自己讓你繼續深入說明理由或者要你提供書面內容,記住,溝通是你來我往的交互性行為,不是你單方面的輸出,對方的反應也非常重要,不然你再有道理也沒用...(我真的有遇過不受控的當事人 ༼ ºل͟º ༽ 2. 情緒平穩:說詞前後統一,按照預演的來 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感情用事!很重要所以說三遍 在法庭上的所有說詞是前應該都是跟我們律師討論好的,不要臨場給自己加戲或見到對方就見笑登生氣,大家應著眼於行為所帶來的「結果」,而非一時之快。 推薦一個方法: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演員」,把對方也想成一個演員,你們現在在對戲,所以,他現在的行為、說詞只是劇本中寫好的橋段,不要往心裡去!請相信你跟你的委任律師,只要事前準備工作做足,熟悉舉證責任分配,積極到位的「書證」、提前準備應對對造可能的「抗辯」、「舉證」、掌握法官訊問證人的風格、作法... 勝訴的機會是不低的。 3. 立場堅定:不論怎麼問都不會被帶偏 遇過蠻多當事人在被法官問幾個問題後,就漸漸忘記說明目的(或者太緊張沒有去推敲法官問問題背後想了解的原因),甚至完全被後者牽著鼻子走。請記住,所有的溝通本身都是有一個要實現的目標的,尤其是在跟法官這種專業人士溝通的時候更是如此,請將自己的原話精煉再精煉、廢話降到最低,不要被他們的思維干擾。 這裡亦提供一個技巧給大家:回答問題前,先將溝通目標寫在紙上,這張紙最好放在你可以眼睛一直看到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 當然啦,這個方式能應用的場景比較有限(而且只能用在你跟你的律師有事先預想到法官會這樣問的情況下),真正良好的溝通還需要更多的知識技能長期累積,亦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 don’ts 1. 情緒失控:法庭上直接嗆人 我是真的遇過兩次_(´ཀ`」 ∠)_ 當下真的想原地消失... 大家要記住剛剛我說過的,請注意所有的行為、言詞都是為了最後能拿到好的、對你有利的「判決結果」,所以請以理服人,要激動也要看場合,聽從律師教導,適時發洩,也得在適當的庭期或法院,如家事法院,很多法官包容比較高,甚至可以作為訴訟裁判依據,所以要發洩可以,但要聽律師的話。 情緒激動與辱罵對方十之八九對於案情基本上並不會有實質的幫助,甚至只是會讓法官對你有不理性或不好的印象(這句話超重要請打五顆星),除非有策略上必要,所以還是不要試! 2. 遭法官問話技巧誤導 法官或甚至對造律師都是受過專業訓練,且實務經驗基本都相當豐富,對於如何以問話技巧取得他們想要的答案,可說是經驗老道啊,所以呢,對於問題的前後關係務必小心,如果真的不理解問題寧願先講出「你所理解的問題」,反問法官跟對造律師,再慢慢消化過濾問題,講出真實回答。 3. 前後說法不一 寧願不說話,也不要說出會後悔的話!在法庭上請牢記惜字如金的原則,如果被抓住你前言不對後語,不斷窮追猛打,甚至再主張你已經自認不利的事實,真的會欲哭無淚! 好啦大概是這樣~ 如果大家覺得有幫助不要忘記幫我點個愛心💜
小弟我今天在111學測只能用繁星上到海洋法政(本來想進去中正的)。現在想問我上榜的這個系相較其他法律系會不會在課程上落後別的學校法律系啊🥹
如題 好奇法律人有沒有存在鄙視鏈 會看不起分數低的學校嗎? (;´༎ຶД༎ຶ`)
大學目前讀了三年一直都是用IPAD為主 習慣電子筆記 直接轉PDF檔方便又節省空間 但最近發現市售參考書、解題書跟教科書基本都是紙本 特來詢問大家 是否有購買過電子解題、參考、教科書呢? 都在哪裡購入的呢? 感謝
最近有個特赦的新聞 我突發奇想道 萬一總統親友犯法 是否能任意特赦其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