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
訴訟中,原告起訴的對象,就是被告。
要非難謂
似乎不是沒有、可說是、(建議避免使用雙重否定用語)
囑託扣押
扣押原本應該由法官、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來執行。但如果應扣押的物品不在法院轄區距離太遠的話,審判長或檢察官可以請當地的法官或檢察官幫忙來執行扣押。這種情形就稱為囑託扣押。
行政救濟程序
行政救濟是行政權違法侵害人民的權利時,人民向國家機關請求法律救濟的制度。行政救濟程序則為行政救濟制度下的各種具體救濟程序,原則上是法律有明確規定其救濟方式的「正式的行政救濟」。 例如:訴願、行政訴訟、公務人員保障法的復審程序等。
投標書
執行法院以投標方式進行拍賣執行標的物時,投標人(參與投標者)以書件密封投入執行法院所設標匭之書件。投標書須記載:一、投標人之姓名、年齡及住址。二、願買之不動產。三、願出之價額(強制執行法第 85 條、第 87 條)。又法院認定投標是否有效時,應依投標書形式上之各項記載,整體與綜合之考量,並依其投標能否確保投標之秘密性及正確性,客觀認定之(辦理強制執行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 50 點第4項)。
尚非難謂無疑
沒有疑問的意思。
是以
因此;所以
再審程序
當事人對於已確定的裁定或判決的救濟程序。對於確定判決的救濟程序為再審之訴,對於確定裁定的救濟程序為聲請再審(準再審)(民事訴訟法第496條至第507條)。
司法權
司法權、立法權和行政權,是憲法上相互制衡的國家權力。司法權的功能在於以超然第三者的地位,專司審判,解決人民或人民與國家機關間的糾紛,具體類型為: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公務員懲戒、解釋憲法及統一解釋法令等,並由法官(或大法官)公正、獨立地執行職務。
法律明確性原則
法律的內容、範圍應具體明確,使人民可事先預見及考量。法律規定的構成要件,如使用抽象概念表示,必須意義上不是難以理解,且一般受規範者可以預見,並可經由法院加以確認,就沒有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司法院釋字第702、659、545、521號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