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
比方說在當事人提出聲請,法院裁判「『免除』子女之扶養義務」之後,而取消子女的義務或責任,父母就不能再向子女請求給付扶養費用。
不作為
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行為的特定義務,能夠履行而不履行。例如:救生員坐視泳客溺水,而不施予救援。
駁回
當事人起訴或聲請的案件,法官認為有不合法或無理由而不予准許時,所做的裁判結論。
表見代理
表見代理是指他人雖然沒有代理權,但是由於本人的行為,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該他人有代理權的情形存在,或是本人知道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卻沒有反對的意思,造成笫三人相信該他人有代理權,進而與該他人從事交易。此時,為了保護善意笫三人並維護社會交易安全,本人對於笫三人應負授權人的責任,使該無權代理行為對本人發生效力。
判決違背法令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判決違背法令(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1項)。 例如:判決適用的法規已經失效,或因牴觸上位階法源而無效;對法規的解釋產生錯誤;漏未適用正確的法規等。此外,判決法院的組織不合法;參與裁判的法官未依法迴避;審判權的認定有誤或違背專屬管轄;當事人於訴訟未經合法代理或代表;違背言詞辯論公開的規定;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也是判決違背法令的情形(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
裁處權
國家機關為了維持國家的行政秩序,並達成特定的行政目的,對於違反行政法上義務的人、團體、機關或其他組織,依照法律所擁有的制裁、處罰的權力。 例如:甲在新車領到牌照前,就開車上路,因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2條規定,交通裁決機關所為處以罰鍰新臺幣3,600元,並禁止甲行駛的裁決,就是依據法律賦予的裁處權。
言詞審理原則
言詞審理原則是指法院審判之訴訟行為,必須以言詞的方式進行,在法庭上提出之證據資料,必須通過言詞的方式調查,未經過言詞辯論之程序不得為判決。
專屬管轄
指某訴訟事件專屬於某法院管轄。意即法律如規定某訴訟事件為專屬管轄,原告只能向該法院起訴,只有該法院就該事件才有管轄權,當事人不得以合意改由其他法院管轄。但如被告的住所或不動產所在地跨連或分散於數法院管轄區域內,則各該法院皆有專屬管轄權(民事訴訟法第21條)。又法律定專屬管轄的理由,往往是基於公益上的理由,或為了調查證據的便捷、為當事人的便利等原因。
觀察勒戒
施用毒品者具有病患性犯人的特質,想要徹底戒除其毒癮,光靠生理治療(即將其隔離在勒戒處所,並治療其身癮發作時之戒斷症狀)是不夠的。在解除其身癮後,尚須透過心理治療(例如:個別、團體諮商),以增進戒癮動機、維持戒癮技巧,消除其對毒品的心理依賴。
實害犯
指某些犯罪成立的前提,是這犯罪行為已經造成法律上保護的利益(如生命、身體、財產等)受到具體侵害(例如人死了、自由、財產權被剝奪了),而非只是抽象的風險或可能性而已。例如:傷害罪的被害人,在現實上身體已經遭受侵害,所以傷害罪是屬於實害犯。相對的,酒駕上路會提高發生交通事故的危險,所以只要酒駕上路,不用等到實際發生交通事故人員傷亡,也要處以刑罰,這個規定便不屬於實害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