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憲法法庭
18,991 筆資料中,精準找出 25 筆重要結果
法律名詞解釋

114年審裁字第469號

114 年 05 月 12 日

爰聲請就刑事訴訟法第95條、行政罰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及警察職權行使法第8條等規定(下併稱系爭規定)、系爭裁定及系爭判決為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59條第1項及第15條第2項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憲訴法第59條第1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解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憲訴法第59條第1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 三、經查,聲請人一及二因不服前開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之裁決,提起行政訴訟,經系爭判決駁回,聲請人一及二不服提起上訴,經系爭裁定認上訴不合法,予以駁回確定,是本件應以系爭判決為確定終局判決,合先敘明。 四、核聲請意旨所陳,本件關於法規範憲法審查部分,聲請人一及二並未敘明系爭規定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關於裁判憲法審查部分,聲請人一及二僅係爭執法院認事用法之當否,並未具體指摘確定終局判決對於聲請人一及二所涉基本權利之理解或權衡有何牴觸憲法之處,均與憲訴法第59條第1項規定不符,本庭爰依同法第15條第2項第7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大法官 蔡彩貞 尤伯祥

114年審裁字第466號

114 年 05 月 08 日

經警察機關逕行舉發聲請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2款規定,而遭主管機關裁罰新臺幣600元,並記違規點數1點,聲請人因而提起行政訴訟,主管機關則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審理時,更正裁處罰鍰依據為道交條例第48條第1項第2款規定,嗣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1年度交字第490號行政訴訟判決(下稱系爭判決),駁回聲請人所為撤銷處分及確認處分違法之請求,聲請人提起上訴,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上字第292號裁定(下稱系爭裁定),以聲請人未具體指摘系爭判決如何違背法令,認聲請人之上訴不合法,予以駁回確定。聲請人乃提出本件聲請,聲請意旨略謂: (一)主管機關係依道交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2款規定對聲請人裁處,然依中華民國111年4月30日修正施行之道交條例第7條之1規定(下稱修正後道交條例第7條之1),同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2款之違規事項已非得經由民眾檢舉,惟系爭判決及系爭裁定竟以修正後道交條例第7條之1規定係程序規定,不適用行政罰法第5條從新從輕原則之規定,而未認主管機關應依上述修正後道交條例第7條之1規定不受理民眾檢舉聲請人之違規行為,實有違反憲法第23條規定之法律保留原則及第80條規定之依法審判原則,侵害聲請人受憲法第22條規定保障之一般行為自由。 (二)聲請人因層層救濟途徑所耗費之努力、時間及費用,而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惟系爭判決卻認聲請人無確認處分違法之必要,駁回聲請人訴請確認處分違法之請求,實對行政訴訟法所規定確認違法訴訟有所誤認,違反憲法第23條規定之法律保留原則及第80條規定之依法審判原則,侵害聲請人受憲法第16條規定保障之訴訟權。 (三)本件原因案件之「民眾檢舉」情形,並不符合道交條例第85條第3項規定之「逕行舉發或同時併處罰其他人之案件」,自不得課予聲請人同條第1項所規定之義務,且聲請人雖為違規車輛之所有權人,但非駕駛人,並已提供違規行為之實際駕駛人之年籍資料、電話及住所,惟系爭判決卻仍以聲請人未提供實際駕駛人身分證正本之涉及私密文件,係未履行道交條例第85條第1項規定之義務,而依同條第3項規定推定聲請人有過失,違反憲法第23條規定之法律保留原則及第8條、第16條規定之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侵害聲請人受憲法第15條規定保障之財產權。 (四)爰就系爭判決及系爭裁定聲請裁判憲法審查。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規定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就其據以為裁判基礎之法律之解釋、適用,有誤認或忽略相關基本權利重要意義與關聯性,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得聲請憲法法庭就該確定終局裁判為宣告違憲之判決;且依同法第60條第6款規定,前述聲請應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解。另依憲法訴訟法第15條第3項規定,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且其立法理由揭明:「聲請判決之理由乃訴訟程序進行之關鍵事項,聲請人就聲請憲法法庭為判決之理由,······有於聲請書具體敘明之義務······。」故聲請憲法法庭裁判之聲請書,若未具體敘明裁判有如何違憲之理由,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憲法法庭審查庭得毋庸命補正,逕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三、查系爭判決係以下述等理由,駁回聲請人之訴:(一)修正後道交條例第7條之1第1項規定之目的,僅是在對民眾檢舉交通違規行為之氾濫予以限縮,並非在使該項列舉以外之違規行為,成為非屬該條例所定之違規行為,且該規定非屬規範駕駛人在行政法上義務及其處罰構成要件之實體法規,是亦非行政罰法第5條規定所稱之「法律或自治條例有變更」者,而原因案件之違規行為經民眾於111年3月21日檢舉,係在修正後道交條例第7條之1規定限縮民眾檢舉事項施行前,故檢舉仍合於程序,縱員警舉發日期係在修正後道交條例第7條之1規定施行後,惟仍在2個月之舉發日期之內,其舉發即為合法。(二)道交條例第85條第1項規定之立法意旨,無非係慮及監理及逕行舉發交通違規之處罰係大量而反覆性之行政行為,且受處分人對於實際駕駛者為何人多知之甚詳,而聲請人雖於陳述意見時,提及違規車輛實為訴外人所駕駛,但主管機關分別於111年6月6日、7日,函復聲請人應到案提出申請書暨駕駛人之身分證正本等資料以辦理歸責,聲請人卻未到案辦理,仍應負推定過失責任。(三)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4第1項、第2項第1款、第4款及第3項規定,主管機關於行政訴訟中,如重新審查時認原處分不合宜,自得自行撤銷或變更原處分,且原因案件之原處分變更後,處罰依據雖有不同,惟處罰之內容並無縮減或擴張,並未對聲請人產生更不利益之結果,是主管機關所為變更當屬合法,聲請人訴請確認原處分違法,尚無確認之必要。 四、核聲請意旨所陳,聲請人無非持其就系爭判決認事用法當否之主觀見解,以及執非系爭裁定所表示之見解,即逕謂系爭判決及系爭裁定違憲,尚難認就系爭判決及系爭裁定有如何之誤認或忽略相關基本權利重要意義與關聯性,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已予以具體敘明,核均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爰依憲法訴訟法第15條第3項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大法官 陳忠五 尤伯祥

114年審裁字第438號

114 年 05 月 01 日

及其所適用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1規定(下稱系爭規定),有違憲疑義,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其聲請意旨略以:1.系爭規定違反行政法上明確性原則,侵害聲請人受憲法保障之財產權,且亦違反授權明確性及法治國原則。2.系爭確定終局判決未依聲請人之請求而調查證據、所引用檢舉人提供之錄影資料無法顯現真相、違背經驗法則認聲請人行為不構成緊急避難,又錯誤認定事實,是系爭確定終局判決違反法治國原則及依法行政之授權明確性原則,應受違憲宣告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6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所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59條及第15條第2項第7款定有明文。又,憲訴法第59條第1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解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憲訴法第59條第1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是人民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如非針對確定終局裁判就法律之解釋、適用悖離憲法基本權利與憲法價值,而僅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即難謂合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三、查系爭規定未為系爭確定終局判決所適用,聲請人自不得對之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次查,本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部分,核聲請人所陳,僅屬以一己主觀之見,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並未具體敘明系爭確定終局判決究有何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其聲請不符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四、綜上,本件聲請與憲訴法上開規定之要件不合,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五、本件聲請書雖有訴訟代理人之記載,惟並未提出受委任人具律師身分及委任書等證明文件,本庭爰不予審酌,併此敘明。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大法官 蔡宗珍 朱富美

113年審裁字第762號

113 年 10 月 13 日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7條之1(下稱系爭規定一),關於民眾得檢舉交通違規事實之規定,違反比例原則與刑罰謙抑性原則;另道交條例第42條(下稱系爭規定二)關於汽車駕駛人不依規定使用「燈光」之規定,未規範「燈光」之定義,且範圍不明確,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授權明確性原則與平等原則。是系爭規定一及二侵犯憲法保障人民之隱私權與財產權,牴觸憲法第7條及第23條規定,確定終局判決亦因適用系爭規定一及二而違憲。乃就確定終局判決、系爭規定一及二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又前述聲請應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解。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及第60條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另依憲法訴訟法第15條第3項規定,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且其立法理由揭明:「聲請判決之理由乃訴訟程序進行之關鍵事項,聲請人就聲請憲法法庭為判決之理由,······有於聲請書具體敘明之義務······。」故聲請憲法法庭裁判之聲請書,若未具體敘明裁判及法規範有如何違憲之理由,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憲法法庭審查庭得毋庸命補正,逕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三、經查:聲請人係因民眾檢舉,並經查證屬實,而遭依系爭規定二裁處罰鍰新臺幣1200元。聲請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終經確定終局判決以駕駛人變換車道時,如未打或誤打方向燈,易使其他用路人誤認其行向,致未能正確反應而發生危險,故系爭規定二乃規定違規駕駛人應處予罰鍰;另依道交條例第92條第1項授權訂定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其中有關燈光之規定,明顯包含「方向燈光」,系爭規定二並無一般汽車駕駛人難以知悉規制範圍之情形等為由,認聲請人之上訴無理由,予以駁回確定。 四、綜觀聲請意旨所陳,聲請人無非持其主觀意見,泛言系爭規定一違反比例原則與刑罰謙抑性原則、系爭規定二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等,即指摘確定終局判決、系爭規定一及二均違憲,尚難認聲請人對於確定終局判決、系爭規定一及二有如何之牴觸憲法,已予以具體敘明,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爰依憲法訴訟法第15條第3項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許志雄 大法官大法官 楊惠欽 陳忠五

113年審裁字第731號

113 年 10 月 06 日

主文:本件不受理。理由: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3條第3項及第24條第1項第5款規定(下併稱系爭規定)違憲,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上字第115號判決(下稱確定終局判決)有違反行政罰法第5條之從新從優原則之違憲疑義,爰聲請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59條第1項及第15條第2項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憲訴法第59條第1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解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憲訴法第59條第1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 三、經查,本件確定終局判決係認定聲請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3條第1項之規定,故系爭規定並非確定終局判決所適用之法規範,聲請人自不得就系爭規定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聲請人亦未具體指摘確定終局判決對於聲請人所涉基本權利之理解或權衡有何牴觸憲法之處,核與憲訴法第59條第1項規定不合,本庭爰依第15條第2項第7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許宗力 大法官大法官 呂太郎 尤伯祥

113年審裁字第552號

113 年 07 月 25 日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4條第1款規定,顯有錯誤。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5條第1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一)違反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侵害聲請人受憲法第11條保障之言論自由;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二)違反憲法第16條保障之訴訟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有關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4條第1款規定部分(下稱系爭基準表),與法律授權意旨有違,且違反比例原則。爰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逾越法定期限及聲請不備法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第15條第2項第4款及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不服系爭判決,依法提起上訴,經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上字第19號裁定以上訴不合法為由,予以駁回,是本件應以系爭判決為確定終局判決。 四、核聲請意旨所陳,僅係以一己之見解,爭執法院認事用法之當否,尚難謂客觀上已具體敘明系爭判決、系爭規定一、二及系爭基準表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綜上,其聲請與上開規定不合,爰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許宗力 大法官大法官 呂太郎 尤伯祥

113年審裁字第474號

113 年 06 月 27 日

認應適用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3條第1項(下稱系爭規定)牴觸憲法,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其聲請意旨略以:依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07年度交字第59號判決、臺灣基隆地方法院110年度交字第77號判決及交通部109年11月2日交路字第1095008804號函等實務見解,系爭規定所謂「闖紅燈」,係指紅燈亮起後,駕駛人駕駛車輛逾越停止線而言,本件原因案件之駕駛人車輛,逾越停止線進入行人穿越道暫停,即應依系爭規定予以處罰。而車輛於紅燈亮起後逾越停止線之情節,依侵害路權之程度,由輕至重可分為:(1)車輛暫停於行人穿越道上致橫向行人穿越道之行人路權受有侵害,(2)車輛右轉致行人路權及橫向一側綠燈直行之車輛路權受有侵害,(3)車輛直行通過路口、迴轉或左轉致行人路權及橫向二側綠燈直行車輛路權受有侵害等態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僅於第53條第2項就車輛右轉設有減輕處罰之規定,就車輛逾越停止線進入橫向行人穿越道暫停等情節更輕之情形,卻未設有減輕處罰之規定,有牴觸憲法第7條平等原則及體系正義之疑義,無法透過一般法律解釋方法解決,爰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二、按各法院就其審理之案件,對裁判上所應適用之法律位階法規範,依其合理確信,認有牴觸憲法,且於該案件之裁判結果有直接影響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55條定有明文。惟法官聲請,應於聲請書內詳敘其對系爭違憲法律之闡釋,以及對據以審查之憲法規範意涵之說明,並基於以上見解,提出其確信系爭法律違反該憲法規範之論證,且其論證客觀上無明顯錯誤者,始足當之。如僅對法律是否違憲發生疑義,或系爭法律有合憲解釋之可能者,尚難謂已提出客觀上形成確信法律為違憲之具體理由(司法院釋字第371號、第572號及第590號解釋參照)。又聲請憲法法庭裁判,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其情形不可以補正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15條第2項第7款定有明文。 三、聲請意旨僅執司法實務零星個案及行政機關之見解,稱系爭規定所謂「闖紅燈」,係指車輛於紅燈亮起時逾越停止線,尚難認聲請人已提出客觀上形成合理確信系爭規定違憲之具體理由,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五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黃瑞明 大法官大法官 謝銘洋 蔡彩貞

113年審裁字第448號

113 年 06 月 20 日

主文:本件不受理。理由: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一)行為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3條第3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一)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憲法第16條所保障之訴訟權及第22條所保障之隱私權,行政訴訟法第100條第1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二)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及憲法第22條所保障之隱私權,(二)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上字第86號判決(下稱確定終局判決)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交上字第39號裁定(下稱系爭裁定),因適用上開規定,亦應受違憲宣告,爰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人民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應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解;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法定要件,且其情形不可補正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59條第1項、第60條第6款、第15條第2項第7款定有明文。 三、經查,(一)關於確定終局判決及其所適用之系爭規定一部分,聲請人未具體指摘系爭規定一究有何牴觸憲法之疑義,亦難謂已具體敘明確定終局判決究有何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二)關於系爭裁定之部分,聲請人並非該裁定之當事人,自不得據以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三)關於系爭規定二之部分,該規定並非確定終局判決所適用之法規範,聲請人自不得就該規定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四、綜上,本件聲請均不合法,本庭爰依上開憲訴法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蔡烱燉 大法官大法官 詹森林 黃昭元

113年審裁字第354號

113 年 05 月 20 日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1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一),關於民眾得敘明違規事實並檢具違規證據資料,向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檢舉部分,侵害聲請人受憲法第22條保障之隱私權及違反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又系爭裁定所適用之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聲請人誤植為第237條之8,下稱系爭規定二),令交通裁決事件之裁判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侵害其受憲法第16條保障之訴訟權,均有違憲疑義,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二、查聲請人曾就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1年度交字第239號行政訴訟判決提起上訴,經系爭裁定以上訴不合法為由予以駁回,是本件應以上開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判決為確定終局判決,合先敘明。 三、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又前述聲請,應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解;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第60條第6款及第15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四、核聲請意旨所陳,無非係執其主觀見解,泛言系爭規定一及二違憲,尚難謂已具體敘明確定終局判決所適用之系爭規定一及二究有何牴觸憲法規定或原理原則之處,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爰依憲法訴訟法第15條第3項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許志雄 大法官大法官 楊惠欽 陳忠五

113年審裁字第332號

113 年 04 月 12 日

及其所適用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3條第3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二),有違憲疑義,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上列聲請應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6個月不變期間內為之;聲請憲法法庭裁判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59條及第15條第2項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解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是人民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如非針對確定終局裁判就法律之解釋、適用悖離憲法基本權利與憲法價值,而僅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即難謂合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三、核聲請意旨所陳,僅屬以一己之見解,爭執系爭確定終局判決一及二認事用法所持見解,尚難謂客觀上已具體敘明系爭確定終局判決一、二、系爭規定一及二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其聲請核與上開憲法訴訟法所定要件不合。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四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張瓊文 大法官大法官 蔡宗珍 朱富美

113年審裁字第190號

113 年 02 月 18 日

下稱系爭規定一)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3條第3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二),有違憲疑義,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聲請意旨略以:系爭規定一未規定交通案件承辦人員擔任代理人,是否為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第4款規定所稱未經合法代理之情形,有違法律明確性原則;又確定終局判決適用系爭規定一及二違憲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上列聲請應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6個月不變期間內為之;聲請憲法法庭裁判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59條及第15條第2項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解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是人民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如非針對確定終局裁判就法律之解釋、適用悖離憲法基本權利與憲法價值,而僅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即難謂合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三、核聲請意旨所陳,僅屬以一己之見解,爭執確定終局判決認事用法所持見解,尚難謂客觀上已具體敘明確定終局判決就法律之解釋適用及系爭規定一及二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其聲請核與上開憲法訴訟法所定要件不合。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四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張瓊文 大法官大法官 蔡宗珍 朱富美

113年審裁字第18號

112 年 12 月 08 日

因適用中華民國107年6月13日修正公布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3條第3項規定:「汽車駕駛人在6個月內,違規記點共達6點以上者,吊扣駕駛執照1個月;……」(下稱系爭規定)未規範以違規行為日為6個月之計算基準,亦未規範裁處時效之起算日及裁判書公開改名者姓名之救濟管道,違反明確性原則,牴觸憲法第16條及第22條規定,而有違憲疑義,乃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又前述聲請應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解。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及第60條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另依憲法訴訟法第15條第3項規定,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且其立法理由揭明:「聲請判決之理由乃訴訟程序進行之關鍵事項,聲請人就聲請憲法法庭為判決之理由,······有於聲請書具體敘明之義務······。」故聲請憲法法庭裁判之聲請書,若未具體敘明裁判及法規範有如何違憲之理由,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憲法法庭審查庭得毋庸命補正,逕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三、經查:高雄市政府交通局係以聲請人有「在6個月內,違規記點共達6點以上」之交通違規為由,依系爭規定裁處聲請人吊扣駕駛執照1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下稱原處分)。聲請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終經確定終局判決以系爭規定所設交通違規記點制度,係以記點方式,統計駕駛人在一定期間(6個月)內之交通違規紀錄,並評估其駕駛危險性;交通部訂定之道路交通駕駛人違規記點及汽車違規紀錄作業處理要點第7點,規定以違規行為日為計算基準,內容符合母法規範意旨且未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自應適用;另以聲請人係誤認原處分已罹於裁處權時效等由,認聲請人之上訴為無理由,予以駁回確定。 四、綜觀聲請意旨所陳,聲請人僅係泛言系爭規定未規範以違規行為日為6個月之計算基準、裁處時效之起算日,亦未規範裁判書公開改名者姓名之救濟管道,即逕謂系爭規定違反明確性原則,並進而主張確定終局判決及系爭規定牴觸憲法第16條、第22條規定等語,尚難認聲請人對於確定終局判決及系爭規定有如何之牴觸憲法,已予以具體敘明,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爰依憲法訴訟法第15條第3項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許志雄 大法官大法官 楊惠欽 陳忠五

111年審裁字第887號

111 年 11 月 28 日

治安勤務警察,得隨時轉換身分為交通勤務警察再製單舉發,與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第1項規定僅「交通勤務警察」等得執行交通違規稽查、製單不符,亦牴觸司法院釋字第535號解釋意旨。縱認上開警察身分得視勤務情形機動轉換,系爭規定有合憲解釋空間,惟本件原因事件之到場處理員警亦未清楚表明身分轉換,且係事後觀看以治安維護為目的而設置之路口監視器畫面,作為製單舉發之依據,法院竟又肯認此種程序與法無違,見解顯有違憲疑義。綜上,聲請人認系爭規定及確定終局判決,均有違反憲法法律明確性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疑義,爰聲請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等語。 二、按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對於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規範或該裁判,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惟聲請案件須具憲法重要性,或為貫徹聲請人基本權利所必要者,始受理之;審查庭就承辦大法官分受之聲請案件,得以一致決為不受理之裁定,並應附理由;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第61條第1項及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核聲請意旨所陳,尚難謂系爭規定及確定終局判決有何違反前揭憲法原則而具憲法重要性,以及有何侵害聲請人基本權利而有貫徹之必要。是本件聲請,於法不合,應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許宗力 大法官大法官 林俊益 黃瑞明

111年審裁字第286號

111 年 10 月 12 日

否則提高罰款金額百分之五十之規定,逾越母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授權範圍;4、行政機關就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不得恣意擴張解釋。爰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及統一解釋。 二、關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部分: (一)按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對於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規範或該裁判,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59條第1項及第15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所陳,並未具體敘明確定終局判決有如何牴觸憲法之處,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 三、關於聲請統一解釋部分: (一)按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對於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適用法規範所表示之見解,認與不同審判權終審法院之確定終局裁判適用同一法規範已表示之見解有異,得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84條第1項及第15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核聲請意旨所陳,並未敘明確定終局判決與不同審判權終審法院之何一確定終局裁判,適用何一法規範所表示之見解有何歧異,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 四、綜上,本件聲請就裁判憲法審查及統一解釋部分,均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爰依憲訴法第15條第3項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四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吳陳鐶 大法官大法官 黃昭元 呂太郎

111年憲裁字第1535號

111 年 09 月 26 日

所援用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第2項第4款、第4項(下併稱系爭規定一)及第85條之1第2項第2款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二),以逕行舉發方式為連續處罰,並未規定舉發機關於首次逕行舉發時,應以開立舉發標示單或其他適當方法告知違規行為人,致其無從及時獲知將遭舉發,俾終止違規行為之繼續狀態及防免其遭連 續處罰之機會,剝奪違規行為人之事前聽審權,不符憲法要求正當行政程序之受告知權;系爭規定二未區分違規行為影響交通秩序之嚴重程度高低,一律規定每逾2小時得連續舉發,且未定有舉發次數及金額上限,違反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及司法院釋字第604號解釋意旨,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等語。 二、按人民所受之確定終局裁判於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修正施行前已送達者,得於中華民國111年1月4日憲訴法修正施行日後6個月內,即同年7月4日前,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對於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上列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案件得否受理,依修正施行前之規定;法規範審查案件,經司法院解釋宣告不違憲或作成其他憲法判斷者,除有本條第2項之情形外,任何人均不得就相同法規範聲請判決;憲訴法明定不得聲請之事項或聲請不備法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92條第2項、第59條第1項、第90條第1項但書、第42條第1項、第15條第2項第5款及第7款定有明文。又按人民、法人或政黨聲請解釋憲法,須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提起訴訟,對於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發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始得為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下稱大審法)第5條第1項第2款亦定有明文。 三、經查: (一)關於系爭規定一聲請部分:確定終局判決於憲訴法修正施行前送達,揆諸上開規定,本件聲請受理與否,應依大審法第5條第1項第2款決之。核聲請意旨所陳,尚難謂客觀上已具體指摘系爭規定一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此部分之聲請核與大審法第5條第1項第2款規定不合。 (二)關於系爭規定二聲請部分:依憲訴法第42條第1項規定,系爭規定二業經司法院作成釋字第604號解釋在案,且無同條第2項規定之情形,聲請人不得就相同法規範聲請判決。 四、綜上,本件聲請均不合法,本庭爰依憲訴法第15條第2項第5款及第7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法庭第五審查庭  審判長 大法官 蔡明誠 大法官大法官 張瓊文 蔡宗珍

立即註冊法律人解鎖更多內容
已經有帳號了?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