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1156條第3項
法條內容請至司法院網站法學檢索系統查詢(民法條文內容,不予解釋)。
無謀生能力(民法第1117條)
指沒有工作能力,或是雖有工作能力但不能期待他去工作,或因社會經濟情形失業,雖然已盡相當的努力,仍不能找到工作而言。
不能維持生活(民法第1117條)
指不能以自己的財產維持生活而言。
桃院豪家悟106年度司繼字第1811號
請參考「106年度家訴字第831號」的解釋。
95 年裁字第 1167 號
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提起上訴,而經本院認上訴為不合法以裁定駁回,對於該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提起再審之訴者,無論本於何種法定再審事由,仍應專屬原高等行政法院管轄。又當事人向本院提起上訴,是否合法,係屬本院應依職權調查裁判之事項,聲請人對本院以其上訴為不合法而駁回之裁定,以發見未經斟酌之證物為由聲請再審,依行政訴訟法第 283 條準用第 275 條第 1 項之規定,應專屬本院管轄,同法第 275 條第 3項規定不在準用之列。
84 年台上字第 1134 號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準放火罪,以其燒燬之原因係由於爆炸所致,亦即藉其爆風、高熱等急烈膨脹力,致其物毀壞或焚燬之義,如單純之以火藥或煤氣等為放火之方法,並非利用其膨脹力使之炸燬者,應逕依放火罪論處,不成立該條之罪。
81 年台抗字第 114 號
強制執行應依執行名義為之,執行法院對於執行名義是否有效成立,自應加以審查。未確定之支付命令,不備執行名義之要件,其執行名義尚未成立,執行法院不得據以強制執行。法院誤認未確定之裁判為確定,而依聲請付與確定證明書者,不生該裁判已確定之效力。執行法院就該裁判已否確定,仍得予以審查,不受該確定證明書之拘束。
79 年台抗字第 118 號
受擔保利益人雖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四條第一項第二款所定催告期間內行使權利,但其行使權利之金額,不及供擔保之金額者,則超過該金額部分,應解為受擔保利益人,仍未行使權利。
76 年判字第 1105 號
原告兩家公司設於同址,而其負責人分由夫妻擔任,僱用同一會計記帳,致帳簿營業收入記載混淆,無法分別計算各公司之銷貨額,稽徵機關得以加權平均法核計其個別之營業額。
76 年台上字第 1166 號
所謂複保險,係指要保人對於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與數保險人分別訂立數個保險之契約行為而言,保險法第三十五條定有明文。依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複保險除另有約定外,要保人應將他保險人之名稱及保險金額通知各保險人。準此,複保險之成立,應以要保人與數保險人分別訂立之數保險契約同時並存為必要。若要保人先後與二以上之保險人訂立保險契約,先行訂立之保險契約,即非複保險,因其保險契約成立時,尚未呈複保險之狀態。要保人嗣與他保險人訂立保險契約,故意不將先行所訂保險契約之事實通知後一保險契約之保險人,依保險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後一保險契約應屬無效,非謂成立在先之保險契約亦屬無效。
75 年台抗字第 115 號
抗告人雖曾減縮上訴聲明,但原法院命其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不因此失其效力。抗告人既未於限期內補繳按減縮後之訴訟標的金額計算所應行補繳之裁判費,原法院認其上訴為不合法予以駁回,要無不合。
74 年台上字第 1170 號
駕駛機車有過失致坐於後座之人被他人駕駛之車撞死者,後座之人係因藉駕駛人載送而擴大其活動範圍,駕駛人為之駕駛機車,應認係後座之人之使用人,原審類推適用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依同法第二百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減輕被上訴人之賠償金額,並無不合。
73 年台上字第 1173 號
所謂物之瑕疵係指存在於物之缺點而言。凡依通常交易觀念,或依當事人之決定,認為物應具備之價值、效用或品質而不具備者,即為物有瑕疵,且不以物質上應具備者為限。若出賣之特定物所含數量缺少,足使物之價值、效用或品質有欠缺者,亦屬之。
73 年台上字第 1143 號
當事人得於第二審提起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並得追復在第一審就事實或證據所未為之陳述,民事訴訟法第四百四十七條定有明文。故第二審法院不得以當事人提出之證據或主張之事實,在第一審未提出或主張,即認其為不可採,而不予調查。
73 年台上字第 1107 號
提起自訴之被害人犯罪,而被告為其被害人者,被告固得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提起反訴,但提起反訴,應以自訴之被告為限,自訴人除得提起自訴外,不得對於反訴復行提起反訴。
72 年台上字第 7112 號
被害人公司授權上訴人於空白支票填寫金額,繳納所欠貨櫃場棧租,乃上訴人於獲悉並未欠繳棧租後,私擅填寫金額壹萬伍仟元後,自行使用,已逾越授權範圍,自應令負偽造有價證券罪責。
72 年台上字第 5811 號
第一審檢察官雖係以加重竊盜之罪名起訴,但第二審檢察官提起第三審上訴,仍應以其上訴所爭執之罪名,為非刑法第六十一條所列各罪之罪名,始得為之。本件依檢察官上訴書之所載,對於原審論處被告普通竊盜之罪名,毫未爭執,僅就依法不得上訴第三審而與竊盜罪具有牽連關係之無故侵入住宅部分,指摘原審就該部分未予判決 (實則欠缺追訴要件) ,難謂已符合第三審上訴之法定要件。又告訴乃論之罪,係以有告訴權人提出合法告訴為追訴之條件,本件被告無故侵入住宅部分,既未經被害人合法提出告訴,自屬欠缺追訴之要件,則檢察官就竊盜之犯罪事實起訴,其效力應不及於無故侵入住宅部分,自無審判不可分原則之適用。原審就欠缺追訴要件之無故侵入住宅部分,未併為審判,自無上訴意旨所指已受請求之事項未予判決違法之可言,該部分因非起訴效力之所及,原判決理由對此原毋庸加以說明,亦與所指理由不備之違法不相當。
72 年台上字第 3311 號
(一) 告訴人前控告上訴人詐欺、偽證一案中,經檢察官偵查結果,將詐 欺部分提起公訴,對牽連犯偽證部分僅在該起訴書內敘明認為其無具結能力,不構成偽證罪之理由,並未經予以不起訴處分,自不生不起訴處分確定之效力,於詐欺部分宣告無罪確定後,告訴人又對偽證罪為告訴,經檢察官偵查中發現上訴人仍有具結之義務,再行起訴,自不受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之限制。 (二) 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偽證罪自白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所謂於虛偽陳述之案件裁判確定前自白者,係指於案情有重要關係之事項,為虛偽陳述後,而自白其陳述係屬虛偽者而言,上訴人嗣後變更以往之陳述內容,並未自白前二次之陳述係屬虛偽,尚不能解免裁判權陷於誤用或濫用之虞,即與該條規定不相符合,不能減免其刑。又上訴人所為應成立偽證罪,該罪為侵害國家法益之犯罪,其罪數應以訴訟之件數為準,上訴人雖先後二度偽證,然僅一件訴訟,應論以單純一罪,無連續犯罪之可言。
72 年台上字第 112 號
前訴訟程序第二審法院雖未認上訴人之第二審上訴不合法,而從實體上為駁回上訴人第二審上訴之判決,然因第二審上訴合法與否,第三審仍應依職權調查之,民事訴訟法第四百七十六條第一項之規定,於應由第三審依職權調查之事項不適用。上訴人之第二審上訴,本院經依職權調查之結果,認定其為不合法,並以第二審未依法以裁定駁回之,而從實體上為駁回之判決,雖有未合,但其結果相同,遂仍以判決維持之,而駁回上訴人之第三審上訴。本院確定判決既非以第二審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而上訴人提起之再審之訴,又係以發見未經斟酌之證物,足證前訴訟程序本院認定其在第二審之上訴不合法事實,顯屬錯誤為理由。依同法第四百九十九條前段規定,本件再審之訴仍專屬本院管轄,要無同條第二款之適用。
71 年判字第 1211 號
行紀業之營業稅,依營業稅分類計徵標的表之規定,係以佣金﹑手續費﹑報酬金等為計徵標的,凡有佣金﹑手續費﹑報酬金等之約定,該約定之金額全數即屬營業額。至上開約定之金額究竟統由該行紀人直接收取,抑或由其指定之第三人收取,均對計徵標的不發生影響。
71 年台非字第 116 號
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六條規定,法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係以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者為限。本件被告王某違反票據法甲、乙、丙三案件,原審以其遷址不明,經就其甲案審判期日之傳票為公示送達。但其乙、丙兩案並未定審判期日傳喚,竟逕行併案審理。關於乙、丙兩案件部分,既未經合法傳喚,被告自無從到庭應訊,原審率依首開規定,不待被告陳述,對於該兩案併予逕行判決,其訴訟程序自難謂無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九條第六款之違法。
71 年台上字第 2115 號
到場之當事人所提出之聲明、事實或證據,未於相當時期通知他造者,他造當事人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法院亦不得准許到場當事人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此觀民事訴訟法第三百八十六條第四款規定自明。本件上訴人固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但被上訴人於言詞辯論期日始提出建築執照申請書及上訴人致南投縣政府函各乙件,以證明被上訴人已完成設計圖及預算,該項事實及證據既未經原審於相當時期通知上訴人,竟准被上訴人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並將該事實證據採為判決基礎,自有未合。
71 年台上字第 1143 號
營利事業填報不實之扣繳憑單以逃漏自己稅捐者,除成立稅捐稽徵法第四十一條之罪名外,在方法上又犯刑法第二百十六條,第二百十五條之罪名,應從一重處斷。
71 年台上字第 1162 號
被害人自始未有告訴之表示,雖屬實倩,然未經告訴與告訴後之撤回,同為積極之訴訟條件欠缺,依法均應為不受理之判決,原審誤未告訴為告訴之撤回,固有可議,惟尚不影響於判決之結果,自仍不得執為上訴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