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行政函釋
19,324 筆資料中,精準找出 25 筆重要結果
法律名詞解釋

100年度署聲議字第 87 號

100 年 05 月 31 日

已移送法院強制執行尚未結案者,不在此限。」「關稅法第 4 條之 2 及第 25 條之 1 之規定,於依本條例所處之罰鍰準用之。」90 年 10 月 31 日修正前關稅法第 4 條之 2 及海關緝私條例第 49 條之 1 分別定有明文。準此,依海關緝私條例所處罰鍰準用之關稅法第 4 條之 2 徵收期間規定,即屬前開行政執行法第 7 條第 2 項所稱其他法律關於執行期間之特別規定。雖上述關稅法第 4 條之 2 嗣於 90 年 10 月 31 日及 93 年 5 月 5 日關稅法修正時,分別調整條次為第 7 條及第 9 條,並為少許之文字修正(即確定之「日」修正為「翌日」及移送「法院」強制執行修正為移送強制執行),參諸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17 條規定,此等修正後之規定於依海關緝私條例所處之罰鍰自仍準用之。因此,依海關緝私條例所處罰鍰之徵收期間,即應準用關稅法規定,而無行政執行法第 7 條規定之適用(法務部 100 年 1 月 7 日法律字第 0999057165 號函及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判字第 451 號判決意旨參照)。查移送機關因異議人等人經營及私運安非他命進口,經以 86 年 11 月 5 日(86)機字第 222 號(一)處分書,科處新臺幣 4,546 萬 3,320 元罰鍰,該處分確定後,再以 89 年 6 月 15 日中普緝字第 89102371 號函,限異議人等於文到後 30 日內繳納,因異議人等逾期未繳納,移送機關於 91 年 6 月間檢附各該處分書、函及送達證書等文件移送行政執行處執行,該移送書並記載本件確定日期為 89 年 3 月 2 日。故本件自確定之日起,5 年內移送機關已移送執行,迄今仍由行政執行處執行中,依法自可繼續執行,行政執行處以執行命令就異議人對於臺灣高雄第二監獄之保管金、作業金債權予以扣押執行,尚無不合。

96年度署聲議字第 311 號

96 年 06 月 20 日

係為保全稅捐及關稅債權,依稅捐稽徵法第 24 條第 3項及關稅法第 25 條之 1 第 3 項(修正前)之規定訂定,與行政執行處因義務人或行政執行法第 24 條規定所列之人不履行其義務,為貫徹行政執行,以強制力逕為執行之規定不同,二者立法之目的、限制出境之機關、事由等各異,故行政執行處依行政執行法第 17 條第 1 項等規定限制異議人出境,自不受該限制出境實施辦法之限制。末按,依強制執行法第 25 條第 3 項規定:「前項各款之人,於喪失資格或解任前,具有報告之義務或拘提、管收、限制住居之原因者,在喪失資格或解任後,於執行必要範圍內,仍得命其報告或予拘提、管收、限制住居。」從而,義務人公司解任之負責人,對於義務人公司之財產不負實際管理之責,於其解任後之義務人公司財產狀況,固不能命其報告,惟其繼任者,未必知悉當時之義務人公司財產狀況,為謀執行程序進行順利,並謀對義務人公司之債權獲得清償,就其解任前所知義務人公司之財產狀況,仍負報告之義務(楊與齡著,強制執行法論,94 年 9 月修訂版,第 267 頁參照)。從而,公司負責人在喪失資格或解任後,於執行必要範圍內仍不能免責(本署法規及業務諮詢委員會第 54 次會議決議意旨參照)。查本件義務人公司尚欠稅額新臺幣 2 千餘萬元,異議人經行政執行處限制出境後,雖已於 96 年 2 月辭去義務人公司代表人職務,財政部並因而解除其出境限制,惟異議人既迄未提供相當擔保,異議人主張其與義務人公司已完全無涉,行政執行處如有命其報告義務人公司財產情形,其也願意配合,請求解除出境限制云云,並無理由。

94年度署聲議字第 214 號

94 年 06 月 08 日

依稅捐稽徵法第 24 條第 3 項及修正前關稅法第 25 條之 1 第 3 項(現行關稅法第 48 條第 5 項)之規定訂定,與行政執行法因義務人不履行其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時,為貫徹行政執行,以強制力逕為執行之規定不同,二者立法之目的、限制出境之機關、事由等各異,故異議人主張其滯納之金額僅 10 萬餘元,行政執行處限制其出境,與「限制欠稅人或欠稅營利事業負責人出境實施辦法」第 2 條規定不符云云,並無理由。 二、次按,憲法第 10 條規定之居住遷徙自由,係指自由設定住所、遷徙、旅行,包括出境或入境之權利,此觀有權解釋憲法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所作釋字第 443、454 及 558 號解釋文自明,則依憲法第 23條規定制定施行之行政執行法第 17 條第 1 項規定所稱「限制住居」,除指得限制義務人居住於現住居所,不准遷移,或限制其居住於一定區域,但不以管轄法院區域為限外,當然包括限制其出國在內(辦理強制執行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 11 點(3) 參照),蓋義務人有法定得限制住居之事由時,如不及時限制其住居,則義務人一旦出境,不僅致執行程序延滯,債權人之債權亦難以受償(楊與齡著,強制執行法論,90 年 9 月修正 11 版,第 300 頁至第 301 頁參照)。經查,異議人滯欠 85 年度至 87 年度綜合所得稅及 87 年度綜合所得稅罰鍰金額合計僅 12 萬 9,210 元(滯納利息另計),於限繳日期屆滿後迄今數年皆不繳納,卻於 90 年底至 91 年初滯留國外近 2 個月未歸,另亦於 93 年 1 月間出國約 10 日,以數次出國之飛機票價及國外之花費計算,應已高過應納金額,是行政執行處為免執行程序延滯及確保國家公法上金錢給付之債權得以受償,於異議人經合法通知屆期無正當理由而未到場後,依法對異議人限制出境,並未違反行政執行法第 3 條、行政程序法第 7 條之比例原則。異議人陳稱行政執行處係執法機關,無權擅將限制住居擴張解釋為限制出境,進而更為禁止出國之處分,顯係誤解憲法、法律之解釋及適用。此外,衡酌社會一般觀念,執行機關依法限制義務人出境,並未限制其在國境內從事經濟活動,與義務人之工作權、生存權,尚未有正當合理之必然關聯。異議人以其須出國跑單幫維生,禁止出國結果致其生存權被剝奪為由,請求撤銷系爭限制出境函,於法未合,其聲明異議應予駁回。

(83)律決字第 01549 號

83 年 01 月 21 日

一 按 貴部 (財政部) 依關稅法第三條第一項後段規定,就海關進口稅則稅率之適用對象會商有關機關並報請行政院核定後,於八十二年七月五日發布修正「適用國定稅率第二欄互惠稅率之國家或地區名單」之公告,係屬委任命令,其效力應自公告後始發生,合先敘明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十二條至第十四條規定參照) 。又法律不溯及既往之原則,非但為法規適用之原則,亦且為立法之原則,尤其是具有刑罰或懲戒性質之法規,立法機關不得制定具有溯及既往效力之法規。至若一般不具刑罰或懲戒性質之行政法規,於不違反法律安定性、信賴保護原則、既得權保障原則、不違背立憲主義法治國家理念及趣旨等之前提下,為因應行政上情形之必要,似可例外制定具有溯及效力之行政法規,而賦予溯及之效力 (林紀東著,行政法論第八十九頁;洪培根撰,從公法學之觀點論法律不溯及既往之原則,第四十頁;林鍚堯著,行政法要義,第五十五頁參照) 。惟行政法規中如無溯及既往之規定,則適用法規時不得任意使之發生溯及既往之效力。 二 至於本件宜否基於通商互惠原則之考量,制定具有溯及既往效力之法規,使其對於廠商在民國八十年六月二十五日克羅埃西亞獨立後至 貴部上開公告生效前,自該國輸入之產品,亦適用國定稅率第二欄之互惠稅率,宜請 貴部依說明二之意見參處。

(82)律字第 26941 號

82 年 12 月 21 日

依輸入物品有關法令之規定辦理」,則依我國關稅法第三條第一項規定:「海關進口稅則之稅率分為兩欄,分別適用於與中華民國有互惠待遇及無互惠待遇之國家或地區之進口貨物……」及海關進口稅則第二條規定:「本稅則稅率分為二欄,第一欄之稅率適用於不適用第二欄稅率之一般國家或地區之進口貨品;第二欄之稅率適用於與中華民國有互惠待遇國家或地區之進口貨品。第二欄未列稅率者,適用第二欄之稅率」,是凡進口貨物欲適用第二欄稅率 (即優惠稅率) 者,以該國家或地區與我國有互惠待遇者為限,本件外蒙古地區可否適用我海關進口稅則第二欄稅率乙案,據財政部八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台財關字第八二一五五六六五一號函主旨所載,外蒙古地區目前關稅僅有一欄,且對任何國家輸蒙之貨品均有適用,顯見外蒙古地區與我國既無互惠待遇,揆諸上開規定,外蒙古地區似不宜適用我第二欄稅率。又行政院七十七年十月二十日台七十七財字第二八六○三號函釋見解,係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公布施行 (八十一年九月十八日) 前所發布,則其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公布施行後是否仍有適用餘地,即不無疑義。 (二) 乙說: 依財政部八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台財關字第八二一五五六六五一號函說明二所載,目前經准許間接進口之大陸物品,奉行政院七十七年十月二十日台七十七財字第二八六○三號函核定,准予比照「國貨外銷再進口」之規定,適用第二欄優惠稅率課徵關稅,則依憲法第四條規定之精神觀之,所謂「大陸地區」包括外蒙古地區,是以行政院上開函釋之適用範圍亦應及於外蒙古地區,從而,外蒙古地區亦得適用我海關進口稅則第二欄 (互惠稅率) 之稅率。 二 上開意見,宜以何者為當?因涉及政策上之考量,請本於職權審酌之。

立即註冊法律人解鎖更多內容
已經有帳號了?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