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行政函釋
19,324 筆資料中,精準找出 25 筆重要結果
法律名詞解釋

106年度署聲議字第 20 號

106 年 03 月 30 日

破產法第 103 條規定:「左列各款債權,不得為破產債權。……4 、罰金、罰鍰及追徵金。」本件執行名義為異議人欠繳 84 年度綜合所得稅罰鍰,依上開破產法規定並不得為破產債權,不得於破產債權中行使權利。故此種「罰鍰債權」,僅不得為破產債權,但其權利並未因異議人破產而消滅,若於破產程序外就破產人之自由財產受償,或於破產程序終結後行使其權利,自非法之所禁(法務部中華民國 81 年 12 月 23 日《81》法律字第 19168 號函意旨參照)。另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57 年度第 2 次法律座談會民事類第 20 號會議研討結論,亦認為在破產程序中,如破產管理人變賣破產人之財產所得,於清償破產債權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外,尚有餘款者,稅捐稽徵處之違章罰鍰如已取得執行名義,亦可聲請法院對該餘款執行。又行政執行分署前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聲請管收異議人,經士林地院裁定准予管收異議人,該裁定即載明:「按破產債權人依破產程序已受清償者,其債權未能受清償之部分,請求權視為消滅,破產法第 149 條前段固有明文。惟按破產債權,非依破產程序,不得行使;罰鍰債權,不得為破產債權,破產法第 99 條及第 103 條第 4 款亦有明定。所謂罰鍰不得為破產債權,係謂罰鍰債權,不得依破產程序行使權利。準此,罰鍰債權既不得為破產債權,不得依破產程序行使權利,則未能受清償之罰鍰債權請求權,自不因破產程序終結,而視為消滅。」嗣異議人對上開裁定提起抗告,臺灣高等法院以裁定駁回抗告在案,該裁定亦認罰鍰債權人並非破產法第 149 條本文所指之破產債權人,罰鍰債權人無依破產程序而受清償之可能,故破產法第 149 條本文對於罰鍰債權無適用餘地;異議人另於行政執行分署執行原罰鍰案件時,對該分署扣押其繼承丙○○遺產之公同共有權利聲明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異議人敗訴,該判決亦載明罰鍰請求權不因破產程序終結而消滅,異議人復提起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裁定駁回其上訴。準此,法院實務上亦認罰鍰債權不因破產程序終結而消滅,是該罰鍰債權並無因異議人進行破產程序而消滅,或因破產程序終結而消滅。

95年度署聲議字第 578 號

95 年 10 月 04 日

或已依強制執行法規定聲明參與分配,或已依破產法規定申報債權尚未結案者,不在此限。」「…罰鍰等,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準用本法有關稅捐之規定。」分別為行政執行法第 7 條第 1 項、第 2 項、稅捐稽徵法第 1 條、第 23 條第 1 項、第 49條前段所明定。又「依稅法規定所處之罰鍰,其徵收期間之起算,依稅捐稽徵法第 49 條準用同法第 23 條第 1 項規定,應自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亦經財政部 81 年 9 月 29 日台財稅字第 810307072 號函釋有案。依上開規定及函釋,「稅捐」及「稅捐罰鍰」之「執行期間」應優先適用稅捐稽徵法第 23 條第 1 項有關「徵收期間」為 5 年之規定,其徵收期間之起算,自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且稅捐案件如在徵收期間屆滿前已移送執行機關強制執行者,依稅捐稽徵法第 23 條第 1 項但書規定,執行機關得繼續執行,不受 5 年徵收期間之限制。又行政執行處無庸審認稅捐稽徵機關變更繳納期間是否符合稅捐稽徵法第 10 條等規定,若變更繳納期間之行政處分已合法送達義務人,則應自變更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徵收期間(本署法規及業務諮詢委員會第 39 次會議提案 3 決議意旨參照)。另移送機關將案件移送至行政執行處之時起,即為強制執行之開始(本署法規及業務諮詢委員會第 70 次會議提案 3 決議意旨參照)。查本件異議人滯納 87 年度綜合所得稅及罰鍰,原限繳日期為 90 年 2 月 6 日至同年月 15 日,嗣展延繳納期限為 94 年 2月 6 日至同年月 15 日,異議人經合法送達,未依限繳納,移送機關於94 年 6 月間移送行政執行處執行,並未逾 5 年徵收期間。行政執行處形式上審查本件執行名義已有效成立而據以執行,揆諸前揭規定、決議意旨,並無不合。異議人主張本件已逾 5 年徵收期間,依法不得執行云云,並無理由。

94年度署聲議字第 200 號

94 年 06 月 08 日

或已依強制執行法規定聲明參與分配,或已依破產法規定申報債權尚未結案者,不在此限。」「…罰鍰等,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準用本法有關稅捐之規定。」分別為行政執行法第 7 條第1 項、第 2 項、稅捐稽徵法第 23 條第 1 項、第 49 條前段所明定。又「依稅法規定所處之罰鍰,其徵收期間之起算,依稅捐稽徵法第 49 條準用同法第 23 條第 1 項規定,應自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財政部 81 年 9 月 29 日臺財稅字第 810307072 號函釋有案。依上開規定及函釋,「稅捐」及「稅捐罰鍰」之「執行期間」應依行政執行法第 7條第 2 項規定,適用稅捐稽徵法第 23 條第 1 項有關「徵收期間為 5年」之規定,其徵收期間之起算,自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查系爭執行名義(債權憑證)記載限繳日期(或改定納期)分別為 87 年 7 月 15 日(87 年 6 月營業稅)、87 年 9 月 15 日(87 年 8 月營業稅)、89 年 1 月 29 日(88 年 10 月營業稅、87 年度營業稅罰鍰),其徵收期間之計算,自繳納期間屆滿(即上開限繳日期)之翌日起算5 年,移送機關陸續於 91 年間移送行政執行處執行(參見行政執行處執行卷面所載收文日期),並未逾越徵收期間,行政執行處形式上審查系爭執行名義成立後,據以執行,揆諸首揭規定,尚無不合。異議人主張系爭執行名義已逾 5 年徵收期間云云,尚無可採。

93年度署聲議字第 485 號

93 年 10 月 31 日

或已依強制執行法規定聲明參與分配,或已依破產法規定申報債權尚未結案者,不在此限。」「依第 39 條暫緩移送法院強制執行或其他法律規定停止稅捐之執行者,第 1 項徵收期間之計算,應扣除暫緩執行或停止執行之期間。」「…徵收期間係自稽徵機關原核定應納或應補徵稅額之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惟如有暫緩或停止執行之原因者,則該暫緩執行期間可予扣除。」「…上開暫緩執行扣除之期間,…依稅捐稽徵法第 20 條及第 39 條第 1 項規定,應納稅捐於繳納期間屆滿 30 日後仍未繳納者方得移送強制執行,則繳納期間屆滿 30 日之前(含第 30 日)均不得移送強制執行,亦即繳納期間屆滿 30 日前(含第 30 日)均暫緩移送執行,因此上開暫緩執行扣除之期間,宜計算至稽徵機關填發補繳稅款繳納通知書所訂繳納期限屆滿後 30 日。」分別為稅捐稽徵法第 38 條第 3 項、第 39 條第 1 項、同法第 23 條第 1 項、第3 項所明定及財政部 89 年 11 月 9 日台財稅字第 0890068965 號、91年 3 月 25 日台財稅字第 0910451870 號函釋有案。系爭稅捐之徵收期間,應自原限繳期間屆滿之翌日,即 85 年 3 月 26 日起算 5 年,並扣除上述暫緩移送之期間,該 5 年徵收期間應至 91 年 8 月 25 日屆滿,而移送機關係於 90 年 12 月間即移送執行,故異議人主張系爭罰鍰已逾 5 年徵收期間,不得執行云云,顯無理由。

立即註冊法律人解鎖更多內容
已經有帳號了?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