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從 224,103 筆中,精準搜尋出前 25 筆資訊
法律名詞解釋
  1. 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依本法所規定和解或破產程序,清理其債務。
  2. 債務人停止支付者,推定其為不能清償。
  1. 和解及破產事件,專屬債務人或破產人住所地之地方法院管轄,債務人或破產人有營業所者,專屬其主營業所所在地之地方法院管轄,主營業所在外國者,專屬其在中國之主營業所所在地之地方法院管轄。
  2. 不能依前項規定定管轄法院者,由債務人或破產人主要財產所在地之地方法院管轄。

本法關於和解之債務人或破產人應負義務及應受處罰之規定,於左列各款之人亦適用之: 一、無限公司或兩合公司執行業務之股東。 二、股份有限公司之董事。 三、其他法人之董事或與董事地位相等之人。 四、債務人或破產人之法定代理人、經理人或清算人。 五、遺產受破產宣告時之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

和解在外國成立或破產在外國宣告者,對於債務人或破產人在中國之財產,不生效力。

關於和解或破產之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

  1. 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在有破產聲請前,得向法院聲請和解。
  2. 已依第四十一條向商會請求和解,而和解不成立者,不得為前項之聲請。

債務人聲請和解時,應提出財產狀況說明書及其債權人、債務人清冊,並附具所擬與債權人和解之方案,及提供履行其所擬清償辦法之擔保。

法院認為必要時,得傳喚聲請人,令其對於前條所規定之事項補充陳述,並得隨時令其提出關係文件或為其他必要之調查。

  1. 法院對於和解聲請之許可或駁回,應自收到聲請之日起七日內,以裁定為之。
  2. 前項裁定,不得抗告。

和解之聲請,遇有左列情形之一時,應駁回之: 一、聲請不合第七條之規定,經限期令其補正而不補正者。 二、聲請人曾因和解或破產,依本法之規定而受有期徒刑之宣告者。 三、聲請人曾經法院認可和解或調協,而未能履行其條件者。 四、聲請人經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不為真實之陳述或拒絕提出關係文件者。

  1. 和解聲請經許可後,法院應指定推事一人為監督人,並選任會計師或當地商會所推舉之人員或其他適當之人一人或二人,為監督輔助人。
  2. 法院認為必要時,得命監督輔助人提供相當之擔保。
  3. 監督輔助人之報酬,由法院定之,有優先受清償之權。
  1. 法院許可和解聲請後,應即將左列事項公告之: 一、許可和解聲請之要旨。 二、監督人之姓名、監督輔助人之姓名、住址及進行和解之地點。 三、申報債權之期間及債權人會議期日。
  2. 前項第三款申報債權之期間,應自許可和解聲請之日起,為十日以上二個月以下。但聲請人如有支店或代辦商在遠隔之地者,得酌量延長之,債權人會議期日,應在申報債權期間屆滿後七日以外一個月以內。
  3. 對於已知之債權人及聲請人,應另以通知書記明第一項各款所列事項送達之。
  4. 對於已知之債權人,應將聲請人所提出和解方案之繕本,一併送達之。

前條公告,應黏貼於法院牌示處,並公告於法院網站;法院認為必要時,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

  1. 在和解程序進行中,債務人繼續其業務。但應受監督人及監督輔助人之監督。
  2. 與債務人業務有關之一切簿冊、文件及財產,監督人及監督輔助人得加以檢查。
  3. 債務人對於監督人及監督輔助人關於其業務之詢問,有答覆之義務。
  1. 債務人聲請和解後,其無償行為,不生效力。
  2. 配偶間、直系親屬間或同居親屬或家屬間所成立之有償行為,及債務人以低於市價一半之價格而處分其財產之行為,均視為無償行為。

債務人聲請和解後,其有償行為逾越通常管理行為或通常營業之範圍者,對於債權人不生效力。

和解聲請經許可後,對於債務人不得開始或繼續民事執行程序。但有擔保或有優先權之債權者,不在此限。

  1. 監督輔助人之職務如左: 一、監督債務人業務之管理,並制止債務人有損債權人利益之行為。 二、保管債務人之流動資產及其業務上之收入。但管理業務及債務人維持家庭生活所必需之費用,不在此限。 三、完成債權人清冊。 四、調查債務人之業務、財產及其價格。
  2. 監督輔助人執行前項職務,應受監督人之指揮。

債務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監督人應即報告法院: 一、隱匿簿冊、文件或財產或虛報債務。 二、拒絕答復監督人或監督輔助人之詢問,或為虛偽之陳述。 三、不受監督人或監督輔助人之制止,於業務之管理,有損債權人利益之行為。

法院接到前條報告後,應即傳訊債務人,如債務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或關於其行為不能說明正當理由時,法院應即宣告債務人破產。

法院應以左列文書之原本或繕本,備利害關係人閱覽或抄錄: 一、關於聲請和解之文件及和解方案。 二、債務人之財產狀況說明書,及其債權人債務人清冊。 三、關於申報債權之文書及債權表。

  1. 債權人會議,以監督人為主席。
  2. 監督輔助人,應列席債權人會議。

債權人會議,債權人得委託代理人出席。

  1. 債務人應出席債權人會議,並答復監督人,監督輔助人或債權人之詢問。
  2. 債務人經通知後,無正當理由而不出席債權人會議時,主席應解散債權人會議,並向法院報告,由法院宣告債務人破產。
  1. 債權人會議時,監督人或監督輔助人,應依據調查結果報告債務人財產、業務之狀況,並陳述對於債務人所提出和解方案之意見。
  2. 關於和解條件,應由債權人與債務人自由磋商,主席應力謀雙方之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