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書
一般民間所稱的背書通常是指「保證」的意思,但在法律上,其意思是指在有價證券(例如股票、支票、本票等)背面或其黏單上簽章,而轉讓有價證券的方法,背書不連續,將影響持票人行使權利。在票據上背書之人,依法應負背書人責任,持票人得向背書人請求依票據記載之金額承兌或付款。
收訖
一般是針對收受現金完畢而言(例如:票據法第74條第1項規定:「付款人付款時,得要求執票人記載收訖字樣簽名為證,並交出匯票」),但也可指物品已經收受完畢。
私權
私法」,指任何人都可以適用的法規範,例如民法、公司法、票據法等。相對於此,「公法」則是以國家或其他公法人為權利、義務歸屬主體的法規範,例如建築法、稅法、警察法等,根據公法所產生的權利是「公權利」。關於私權的紛爭,應循民事訴訟程序解決,而公法上權利、義務的糾紛,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原則上係按行政爭訟程序解決。
本票
由自己無條件支付與受款人或執票人的一種票據(票據法第3條) 。
發票日
若票據未記載發票日,該票據為無效(票據法第24條第1項第7款、第120條第1項第6款、第125條第1項第7款、第11條第1項)。
土地管轄
以土地區域劃分法院的管轄範圍。以民事訴訟為例,先將全國土地劃分為22個區域(臺北、新北、士林、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臺南、橋頭、高雄、屏東、臺東、花蓮、宜蘭、基隆、澎湖、金門、連江)分別設置地方法院,與個別區域有一定關係的民事訴訟事件,就劃歸該法院審判。土地管轄一般由被告的住所、居所、寄寓地、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的區域決定管轄法院,此外,請求標的物所在地、不動產所在地、船籍、船舶所在地、契約履行地、票據付款地、侵權行為地…等,也是判斷管轄法院的標準之一。
支付命令
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請求給付一定數額的金錢(例如:100萬元)、代替物(例如:米一斤)或有價證券(例如:台積電股票一張)時,得請求法院核發的一種文書。例如:甲向乙買一支2萬元的手機,乙已經把手機交給甲,可是甲遲遲沒有付錢,乙就可以檢附甲、乙間的買賣契約為證據,向法院聲請核發支付命令,如果甲收到支付命令後20日內聲明異議,支付命令就自動失效,乙原來支付命令的聲請就視為起訴或聲請調解。如果甲沒有在上述期間內聲明異議,乙就可以根據支付命令對甲的財產聲請強制執行。但如果支付命令無法於核發後三個月內送達債務人,就失其效力。
本票裁定
向票據付款地的法院聲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 經法院審查本票的形式要件具備後所為准許強制執行之裁定。因本票裁定屬於非訟程序,因此票據債權是否已因清償而消滅、簽章是否真正等實體事項,均非審理對象。
逕行搜索
檢察官或司法警察為了避免被告脫逃或證據湮滅等緊急情況,在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31條第1項、第2項要件時,可以沒有搜索票就實施搜索。(刑事訴訟法第131條第1項規定: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雖無搜索票,得逕行搜索住宅或其他處所:一、因逮捕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執行拘提、羈押,有事實足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確實在內者。二、因追躡現行犯或逮捕脫逃人,有事實足認現行犯或脫逃人確實在內者。三、有明顯事實足信為有人在內犯罪而情形急迫者。第131條第2項規定:檢察官於偵查中確有相當理由認為情況急迫,非迅速搜索,二十四小時內證據有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之虞者,得逕行搜索,或指揮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搜索,並層報檢察長。)
小額訴訟
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給付的金錢、其他代替物(例如:黃金)或有價證券(例如:股票)的金額或價值在10萬元以下的案件;或者雖然超過50萬元,但當事人以書面合意適用小額訴訟的案件,即為小額訴訟事件。小額訴訟程序相較於簡易及通常訴訟程序具有簡便、迅速、經濟的特徵。例如:1.原告起訴時可以用表格化的訴狀,2.案件由地方法院法官獨任審理,3.當事人同意或是調查證據所需時間、費用與當事人的請求顯不相當時,可以不用調查證據,4.容許法官使用簡化、表格化的判決書,只記載主文,於必要時才記載爭執事項的理由要領,5.當事人對於判決結果不服,只能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由上訴到地方法院合議庭,6.第二審原則上不能提出新的攻擊防禦方法,7.不能再對二審裁判提起上訴或抗告...等。
最高法院 95 年度第 18 次民事庭會議
1063、1065、1067 條(19.12.26)票據法 第 22、68 條(49.03.31)
最高法院 95 年度第 5 次民事庭會議
票據法 第 5、31 條 (76.06.29)
最高法院 95 年度第 4 次民事庭會議
101 條 (58.09.08)票據法 第 123 條 (49.03.31)
最高法院 95 年度第 3 次民事庭會議
票據法 第 120 條 (62.05.28)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第 21、28 條 (64.07.24) 飼料管理法 第 27 條 (62.01.12)
最高法院 92 年度第 11 次民事庭會議
票據法 第 85、120、131、144 條 (76.09.29)森林法 第 5 條 (89.11.15) 民事訴訟法 第 169、466-1 條 (92.06.25)
最高法院 91 年度第 14 次民事庭會議
票據法 第 128 條 (76.06.29) 公司法 第 189 條 (90.11.12) 戶籍法 第 17 條 (89.07.05)
最高法院 91 年度第 10 次民事庭會議
495、658、749、919 條 (91.06.26)票據法 第 22 條 (76.06.29) 公司法 第 16、23 條 (90.11.12)
最高法院 77 年度第 11 次民事庭會議決定
始生禁止背書轉讓之效力之決議,係針對票據法上之支票而為。如依公庫法簽發之支票,付款人為公庫,不在該決議適用之範圍。
最高法院 73 年度第 6 次刑事庭會議決定
其有關係之部分,視為亦已上訴者不同。故違反票據法案件,確定判決所宣告之刑,有徒刑或拘役、併科罰金時,倘徒刑或拘役及罰金之宣告,均有違誤,且不利於被告,而非常上訴意旨僅對宣告罰金部分指摘時,本院祇須將宣告罰金部分撤銷改判,反之亦然。
最高法院 73 年度第 4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匯票到期日後之背書,依票據法第四十一條第一項規定,僅有通常債權轉讓之效力,此種背書人,當不應負票據上背書人責任。而上開規定,依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各規定,於本票及支票均準用之,是本票在到期日後,支票在提示付款後或提示付款期限經過後所為之背書 (第一百三十條參考) ,其背書人自亦不應負票據上背書人責任。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41 條 (66.07.23) 民法 第 294 條 (71.01.04)
最高法院 72 年度第 9 次刑事庭會議決議(一)
如易服勞役以九元折算一日;又違反票據法經判處罰金三百元,如易服勞役以三十元折算一日。兩罪均已確定,經檢察官聲請定執行刑,法院更定執行刑為罰金三百五十元時,其易服勞役之標準,為受刑人之利益,應以三十元折算一日。蓋定執行刑之立法意旨,一方面為執行刑之便利,他方面係為受刑人之利益。茲票據法部分原宣告刑既以三十元折算一日,於所定執行刑中,如改以九元折算,於受刑人顯屬不利;詐欺部分原宣告刑雖以九元折算一日,惟既與票據法部分,合併定執行刑,而定執行刑之裁定,又視同判決(本院民刑庭總會二十六年二月十六日決議(六)參照),為受刑人之利益,於執行刑中定為以三十元折算一日,自屬適法。至易科罰金時,亦依刑法第二條第一項但書意旨,擇有利於受刑人之折算標準適用之。
最高法院 71 年度第 8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二)
按支票之性質為提示證券,依票據法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支票之執票人應於該條所定期限內為付款之提示。同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項亦規定:「執票人於第一百三十條所定提示期限內,為付款之提示而被拒絕時,得對前手行使追索權......」,均明示其應為付款之提示,及為付款之提示而被拒絕時,始得對前手行使追索權。再依票據法第一百四十四條準用同法第九十五條規定:「匯票上雖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記載,執票人仍應於所定期限內為承兌或付款之提示......」尤明定支票應為付款之提示。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復規定:「執票人向支票債務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請求自為付款提示日起之利息......」亦明示利息之起算日為付款提示日,如不為付款之提示,利息之起算,亦無所據。又發票人簽發支票交付受款人(執票人) ,實含有請其向銀錢業者兌領款項之意,而受款人受領支票自亦含有願向該銀錢業者提示付款之默示存在,從而其不為付款之提示,自係違背提示付款之義務,依誠信原則,當不得逕向發票人請求給付票款。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95、130、131、133 條 (66.07.23)
最高法院 70 年度第 13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二)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5、39 條 (66.07.23)
最高法院 68 年度第 15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三)
民事訴訟法 第 539 條 (60.11.17)票據法 第 11、125 條 (66.07.23)
最高法院 67 年度第 6 次民事庭庭推總會議決議(二)
至支票所載發票日期,僅係行使票據債權之限制 (參照票據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二項) ,不能認係票據債務成立之時期。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128 條 (66.07.23)
最高法院 67 年度第 2 次民事庭庭推總會議決議
一、支票執票人依票據法第一百四十三條前段之規定,對付款人有直接請求權,請求其依票載文義為支付。 二、支票付款人違反票據法第一百四十三條前段之規定而拒絕付款者,應負給付遲延之責。 三、支票付款人依票據法第一百四十三條前段規定所負之債務,非票據債務,其因違反該項規定拒絕付款成為給付遲延所負之損害賠償債務,亦應適用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所定十五年之消滅時效。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143 條 (66.07.23) 民法 第 125 條 (19.12.26)
最高法院 66 年度第 9 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定
支票背書內加註「請領租金專用」等文字,固非票據法第三十六條所稱之背書附記條件,惟依同法第十二條之規定,應認係票據法規定以外之記載,僅該項文字不生票據上效力,抬頭人既已簽章背書,即應負責,其背書文字 (即背書人之名稱) 仍具有背書之效力」。茲經補充決議:如果支票背面所蓋圖章本身刻明專用於某種用途 (例如收件之章) 之字樣而與票據之權利義務毫無關係者,則所蓋該項圖章,難認係同法第六條所規定為票據行為而代替票據上簽名之蓋章,即無同法第十二條之適用。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6、12、36 條 (66.07.23)
最高法院 65 年度第 8 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二)
支票執票人對前手之追索權,四個月間不行使,因時效而消滅,為票據法第二十二條第二項所明定,此項時效期間較之民法第一百三十條規定六個月內起訴之期間為短,該執票人對前手之追索權時效,縱因請求而中斷,但自中斷之事由終止重行起算時效之日起四個月內,若另無中斷時效之事由發生,而未起訴者,其追索權仍因時效完成而消滅,不因民法第一百三十條定有起訴之期間為六個月,而謂追索權尚未消滅。 (同子說) 參考法條:民法 第 130 條 (19.12.26)
最高法院 64 年度第 5 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一)
所謂簽名,法律上並未規定必須簽其全名,且修正前票據法第六條更規定,票據上之簽名得以畫押代之,僅簽姓或名,較畫押慎重,足見票據上之簽名,不限於簽全名,如僅簽姓或名者,亦生簽名之效力。至於所簽之姓或名,是否確係該人所簽,發生爭執者,應屬舉證責任問題 (依台北市銀行商業公會 64、2、27、會業字第○一三八號復函,實務上關於票據上之簽名,雖非簽全名,而能證明確係出於本人之意思表示者,仍承認其效力) 。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5 條 (62.05.28)
最高法院 63 年度第 6 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七)
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票據法第五條第一項定有明文,凡在票據背面或其黏單上簽名而形式上合於背書之規定者,即應負票據法上背書人之責任。縱令非以背書轉讓之意思而背書,其內心之意思,非一般人所能知或可得而知,為維護票據之流通性,仍不得解免背書人之責任。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5、31 條 (62.05.28)
最高法院 52 年度第 1 次民、刑庭總會會議決議(四)
戡亂時期罰金罰鍰裁判費執行費公證費提高標準條例施行後,犯違反票據法之案件,無該條例提高罰金倍數之適用。 註:一、戡亂時期罰金罰鍰裁判費執行費公證費提高標準條例已於七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修訂為戡亂時期罰金罰鍰提高標準條例。 二、票據法第一百四十一條已七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廢止。
最高法院 51 年度第 3 次民、刑庭總會會議決議(二)
應依本條以外之其他民事法理解決之 (例如有票據法第十四條,民法第一百零七條情形者,應依各該條之規定處理) 。 (同乙說)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10 條 (49.03.31)
最高法院 50 年度第 3 次民、刑庭總會會議決議(三)
依票據法第一百二十三條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強制執行,故本票發票人縱對於簽章之真正有所爭執,法院仍應為准許強制執行之裁定。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123 條 (49.03.31)
最高法院 41 年度民庭庭長會議決議
而簽名於票據者,應自負票據上之責任,固為票據法第六條 (舊法) 所明定,惟所謂載明為本人代理之旨,票據法並未就此設有特定方式,故代理人於其代理權限內,以本人名義蓋本人名章發行票據,並自行簽名於票據者,縱未載有代理人字樣,而由票據全體記載之趣旨觀之,如依社會觀念,足認有為本人之代理關係存在者,仍難謂非已有為本人代理之旨之載明。 參考法條:票據法 第 9 條 (18.10.30)
最高法院 25 年度決議(一)
凡合於票據法上之匯票、支票,在刑法上應認為有價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