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老人福利服務提供者資格要件及服務準則第 三 章 社區式服務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第 三 章 社區式服務第 一 節 保健服務

保健服務內容如下: 一、健康飲食促進。 二、健康體能促進。 三、健康諮詢、家戶健康服務。 四、衛生教育宣導。 五、事故傷害防制。 六、口腔保健服務。 七、安全用藥服務。 八、慢性病預防。 九、心理健康保健服務。 十、其他保健服務。

保健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事服務機構、護理機構、相關醫事團體。 二、社會福利機構、章程明定辦理社會福利或衛生保健事項之社會團體。 三、學校。

保健服務提供單位應結合相關服務專業人員提供服務。

保健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訂定工作內容及督導流程。 二、製作服務紀錄。

第 二 節 社區式醫護服務

社區式醫護服務內容如下: 一、疾病諮詢、診療及轉介服務。 二、藥事服務。 三、其他社區醫護服務。

社區式醫護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事服務機構、護理機構、相關醫事團體。 二、社會福利機構、社會福利團體。

社區式醫護服務提供單位應配備必要之設施設備,並應結合專業醫事人員提供服務。

社區式醫護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訂定工作內容及督導流程。 二、製作病歷或個案紀錄。

第 三 節 社區式復健服務

社區式復健服務內容如下: 一、社區式物理治療: (一)物理治療師法第十二條及第十七條規定之業務。 (二)疼痛之物理治療、照顧者及服務對象之教育及諮詢、個人或團體功能性活動之訓練及指導、健康體能。 二、社區式職能治療: (一)職能治療師法第十二條及第十七條規定之業務。 (二)日常活動功能與社區生活參與之促進及訓練、日常活動安排能力之促進及訓練、治療性團體活動規劃及帶領、照顧者與社區民眾之教育及諮詢。

社區式復健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復健相關醫事機構、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事團體。 二、社會福利機構、社會福利團體。

社區式復健服務提供單位應配備必要之設施設備,且所置社區式復健服務業務主管應具有醫事或社會工作人員專業資格。

  1. 社區式復健服務專業人員,應具有物理治療師(生)或職能治療師(生)資格。
  2. 物理治療師(生)及職能治療師(生)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

社區式復健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訂定工作內容及督導流程。 二、製作病歷或個案紀錄。

第 四 節 輔具服務

輔具服務內容如下: 一、輔具需求評估,並提供個別化服務。 二、購置輔具後之檢測評估。 三、輔具使用之專業指導或訓練服務。 四、輔具諮詢服務。 五、輔具維修服務。 六、輔具回收服務。 七、輔具租借服務。 八、輔具教育及宣導服務。 九、輔具展示服務。

輔具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復健相關醫事機構、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事團體。 二、社會福利機構、社會福利團體。 三、設有輔具相關系所或研究中心之大專校院。 四、醫療器材批發業及零售業。

  1. 輔具服務提供單位應配備必要之設施設備。
  2. 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至第三款服務內容,應由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為之,輔具服務提供單位並得視業務需要結合其他專業人員提供服務。

輔具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訂定工作內容及督導流程。 二、製作評估及服務紀錄。 三、提供輔具回收、租借服務者應維護輔具之安全及清潔。

第 五 節 心理諮商服務

心理諮商服務內容如下: 一、心理健康宣導及教育。 二、個別諮商。 三、團體諮商。 四、家庭諮商。 五、老人自殺防治。

心理諮商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心理諮商所、心理治療所及心理相關專業團體。 二、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三、社會福利機構、社會福利團體。 四、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心理諮商服務提供單位提供之服務內容涉及心理師業務者,應由心理師、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員提供服務。

心理諮商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訂定工作內容及督導流程。 二、提供書面、電話及面談等諮商途徑。 三、製作個案紀錄。

第 六 節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內容如下: 一、生活照顧。 二、生活自立訓練。 三、健康促進。 四、文康休閒活動。 五、提供或連結交通服務。 六、家屬教育及諮詢服務。 七、護理服務。 八、復健服務。 九、備餐服務。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團體、社區發展協會、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四、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1.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提供單位應依下列規定配置工作人員: 一、護理人員或社會工作人員至少一人。 二、照顧服務員: (一)失能老人日間照顧服務:每照顧十人應置一人;未滿十人者以十人計。 (二)失智症老人日間照顧服務:每照顧六人應置一人;未滿六人者,以六人計。 (三)失智、失能混合型老人日間照顧服務:每照顧八人應置一人未滿八人者,以八人計。
  2. 第五十五條第七款之服務內容,應由專任或特約護理人員提供服務。
  3. 第五十五條第八款之服務內容,應由專任或特約物理治療師(生)或職能治療師(生)提供服務。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提供單位之設施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建築物之設計、構造及設備應符合建築法及相關法令規定。 二、樓地板面積平均每人應有六點六平方公尺,並應設下列空間: (一)多功能活動室。 (二)無障礙衛浴設備。 (三)餐廳。 (四)午休設施或寢室,且不得設於地下樓層。 (五)簡易廚房。 三、必要時得為失智症老人設適當且獨立空間,並提供個別化服務。 四、機構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其設施設備應符合機構之相關規定。

  1.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人數,每日同一服務時間以三十人以下為原則。
  2.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訂定工作內容及督導流程。 二、製作個案紀錄。
第 七 節 社區式餐飲服務

社區式餐飲服務提供內容如下: 一、社區定點用餐服務。 二、視服務對象需求,提供個別性飲食。

社區式餐飲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團體、社區發展協會、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四、餐館業及其他餐飲業。

社區式餐飲服務提供單位應配備必要且合乎衛生要求之設施設備,並視需要結合營養師提供服務。

社區式餐飲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訂定工作內容及督導流程。 二、製作服務紀錄。 三、提供衛生安全及營養均衡之飲食。

第 八 節 家庭托顧服務
  1. 本法第十八條第八款所稱家庭托顧服務,指照顧服務員於住所內,提供失能老人身體照顧、日常生活照顧與安全性照顧服務,及依失能老人之意願及能力協助參與社區活動。
  2. 家庭托顧服務提供內容如下: 一、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穿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服藥、翻身、拍背、簡易被動式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運動、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及其他服務。 二、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包含換洗衣物之洗滌及修補、文書服務、備餐服務、陪同或代購生活必須用品、陪同就醫或聯絡醫療機構、文康休閒及協助參與社區活動等服務。 三、安全性照顧:注意異常狀況、緊急通報醫療機構、協助危機事故處理及其他相關服務。
  1. 家庭托顧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服務: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團體、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四、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2. 前項服務提供單位應依第六十七條規定,招募遴選合格之照顧服務員,並報經當地主管機關備查後輔導其提供服務。

家庭托顧服務提供單位應置專責督導人員,並得視業務需要,置專任或特約行政人員、醫師、護理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或其他工作人員。

家庭托顧之照顧服務員及其住所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應具有照顧服務員資格,及一千小時以上直接服務失能者之經驗。 二、置具有照顧服務員資格之替代照顧者。 三、健康檢查合格。 四、住所之設施設備: (一)提供受照顧者使用之樓地板面積,平均每人應有八平方公尺以上;其家庭私人空間不計算在內。 (二)玄關及門淨寬度應在八十公分以上。 (三)衛浴設備應有防滑措施、扶手等裝備,並保障個人隱私。 (四)置午休設施或寢室,且不得設於地下樓層,並保障個人隱私。 (五)建築物應有良好通風及充足光線。 (六)提供基本且在有效期限內之急救箱。

家庭托顧之照顧服務員提供服務,應遵循下列事項: 一、服務人數含照顧服務員之失能家屬不得超過四人;除失能家屬外,每日收托時間以十二小時為限,並不得提供夜間住宿服務。 二、服務期間每年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三、接受家庭托顧服務提供單位之督導。 四、製作服務紀錄,並定期更新。

家庭托顧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訂定工作內容及督導流程。 二、製作個案紀錄。

第 九 節 教育服務

教育服務內容如下: 一、代間學習教育。 二、退休前教育。 三、心理衛生教育。 四、生命關懷教育。 五、預防保健教育。 六、宗教人生教育。 七、其他教育服務。

教育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二、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三、社會教育機構。 四、社區大學。 五、學校。 六、大眾傳播業。

教育服務提供單位應結合具各該學科專門知識,或實務經驗者提供服務。

教育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課程設計應具創新及多樣性。 二、製播老人相關廣播及電視節目時,應兼顧老人不同之語言需求。 三、編印老人相關出版品時,應考量適合老人閱讀之字體大小。 四、推廣教育或建教合作時,應避免不當營利。 五、提供多元服務管道,並加強師資培訓。

第 十 節 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內容如下: 一、老人權益法律諮詢。 二、老人保護法律服務。 三、轉介法律扶助資源。 四、宣導法律常識。

法律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老人福利機構。 二、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 三、法律相關團體。 四、大專校院法律系所。 五、律師事務所

法律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兼顧當事人合法權益及公共利益。 二、基於誠信、公平、理性及良知,提供服務。

第 十一 節 交通服務

提供失能老人使用下列服務,所需之交通接送服務: 一、就醫服務。 二、社區保健服務。 三、社區醫護服務。 四、社區復健服務。 五、輔具服務。 六、日間照顧服務。 七、家庭托顧服務。 八、其他社區式服務。

交通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 四、公路汽車客運業、市區汽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業、遊覽車客運業及小客車租賃業。

交通服務提供服務單位應配備必要之設施設備,且置綜合督導服務業務執行及管理人員。

提供交通服務之駕駛員應持有職業駕駛執照且身心健康。

交通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提供交通接送相關資訊,供選擇服務之參考。 二、接受事前預約申請租用車輛時,應秉持公平公開原則。 三、建立服務控管及查機制。 四、每次出車需列冊記錄。 五、建立駕駛員進用及管理機制。 六、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收費標準收費,不得另立名目向服務對象加收任何費用。 七、車型及車齡應依規定辦理,並定期維修保養及清潔維護車輛。 八、應投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

第 十二 節 退休準備服務

退休準備服務內容如下: 一、財務規劃。 二、退休後之生涯規劃。 三、健康促進。 四、退休前、後之心理調適。 五、休閒生活安排。 六、居住安排。 七、社會參與。

退休準備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 四、退休前所屬之服務單位。 五、社區大學。 六、社會教育機構。 七、學校。

退休準備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提供充足的退休準備相關資訊。 二、提供創新及多樣服務選擇。

第 十三 節 休閒服務

休閒服務內容如下: 一、提供休閒訊息及諮詢。 二、辦理休閒活動。 三、提供休閒活動空間。 四、提供休閒設施。

休閒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二、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 三、觀光產業。

休閒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尊重老人自主參與之意願。 二、考量老人身心負荷及認知能力,提供服務。 三、提供無障礙設施與寬廣活動空間,注意老人人身安全。 四、休閒設施應註明使用及安全性說明。 五、結合專業人力,提供老人多元選擇之休閒活動。 六、推廣老人休閒認知,提昇休閒自覺,建立正確休閒態度。

第 十四 節 資訊提供及轉介服務

資訊提供及轉介服務內容如下: 一、提供社會福利相關資訊。 二、依服務對象個別化需求,連結相關服務。

資訊提供及轉介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二、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三、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資訊提供及轉介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隨時更新社區相關資源之資訊,以供參考。 二、了解社區內服務提供單位之服務項目及規定,以利轉介服務之參考。 三、製作諮詢或轉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