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人
在現場親自看到、聽到某一事實的人。如果對於一個事情,只是聽別人說過,則不能算是這個事實的見證人。
法律效果
由於符合一定法律要件,而發生一定法律上的結果或效果。 例如:甲故意開槍殺死乙,符合刑法第271條第1項殺人罪的要件,乙殺人行為的法律效果是負擔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責任。
加重其刑
意指於量刑時加重被告之刑度,實務上又可區分為「總則加重」與「分則加重」,屬「總則加重」者,僅為處斷刑上之加重,並未改變其犯罪類型,原有之法定刑不受影響(例如刑法第47條第1項累犯加重之規定);屬「分則加重」者,係就其犯罪類型變更之特定犯罪行為予以加重,使其成為另一獨立之犯罪(例如刑法第134條公務員假借職務上權力、機會或方法犯罪之規定)。
卸責
推卸責任
義務沒收
一旦符合沒收的要件,法院就只能宣告沒收,沒有任何裁量的空間,稱為義務沒收。不過,沒收必須符合憲法上比例原則,縱使在義務沒收的情形,仍應注意有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過苛條款的調節適用。
特別損失
司法院釋字第670號解釋理由書意旨:「人民受憲法第15條保障之財產權,因公益需要而受特別犧牲者,應由國家依法律予以補償,......特定人民身體之自由,因公共利益受公權力之合法限制,諸如羈押、收容或留置等,而有特別情形致超越人民一般情況下所應容忍之程度,構成其個人之特別犧牲者,自應有依法向國家請求合理補償之權利,以符合憲法保障人民身體自由及平等權之意旨。」同理,人民因執行機關依法實施「即時強制」,致其生命、身體或財產遭受特別損失時,可以依行政執行法第41條規定,請求補償。但若是因可歸責於他的事由所發生的,就不可以請求。且其損失應以金錢補償,並只能補償實際所受的特別損失。另要特別說明的是,行政法上的損失補償與損害賠償不同,前者是以合法行為為前提;後者則是對違法行為所生的賠償,屬於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
發回續查
偵查中程序作為之一種,規定於刑事訴訟法第258條第1款,於告訴人依法對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書聲請再議,或檢察官依職權逕送再議之情形,上級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為再議有理由,惟偵查未完備者,得命令原檢察署檢察官續行偵查。
射倖性
不確定性。
幽靈抗辯
以客觀上沒有辦法查證的事情作為答辯的內容(非訴訟法上正式用語)。例如,被告辯稱,他所出售的贓車,是一個不知姓名及身分的友人所交付。關於車輛從友人而來的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向該名友人查證。
優先購買權
優先承購之權利。例如,依土地法第34條之1第4項規定,共有人出賣其應有部分時,他共有人得以同一價格共同或單獨優先承購。
找法規
-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分案實施要點
- 不動產估價師證書及開業證書收費標準
- 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
- 文化部編制表
- 貨物稅條例
- 客家委員會主管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辦法
- 歸化我國國籍者及歸國僑民服役辦法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北分署編制表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中分署編制表
-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編制表
- 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編制表
- 司法院公務統計方案
- 出流管制計畫書與規劃書審核監督及免辦認定辦法
- 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之種類及申報檢查辦法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所屬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人員進用辦法
- 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
- 經濟部丹娜絲颱風與七二八豪雨災後商家援助與設備汰換及產業設施復原辦法
- 就業促進津貼實施辦法
- 國軍退除役官兵就醫辦法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規費收費標準
- 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
- 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
- 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評鑑及獎勵辦法
找條文
不動產估價師證書及開業證書收費標準第 2 條
- 申請不動產估價師證書或開業證書,應依下列規定繳納證書費: 一、核發不動產估價師證書:紙本證書每張新臺幣一千六百元;電子證書每張新臺幣一千元。 二、補發或換發不動產估價師證書:紙本證書每張新臺幣一千三百元;電子證書每張新臺幣八百元。 三、核發或換發不動產估價師開業證書:紙本證書每張新臺幣一千六百元;電子證書每張新臺幣一千元。 四、補發或變更不動產估價師開業證書:紙本證書每張新臺幣一千三百元;電子證書每張新臺幣八百元。
- 前項不動產估價師證書或開業證書之申請,經不受理或未經審查自行申請退件者,已繳納之證書費予以退還。
司法院公務統計方案第 10 條
十、本方案統計表冊分為: (一)登記冊:係供繼續登錄事實與數字之用,為公務執行紀錄之常設簿籍。所辦公務採用資訊系統處理者,其儲存媒體視為公務登記冊。上級機關得以下級機關所送報表,審核後代替登記冊使用。 (二)報告表:為將整理之結果作正式彙報之用。
司法院公務統計方案第 11 條
十一、公務統計報告表之上方應有表名、資料時間、單位、編製機關名稱、表號、報表週期、編報期限及公開程度。表之下方應有編製日期、填表人、審核人、業務主管人員、主辦統計人員、機關首長、資料來源及填表說明。報告表(統計單元)之編製說明,包括統計範圍及對象、統計標準時間、分類標準、統計項目定義、資料蒐集方法及編製程序、編送對象等,詳列附錄一。
司法院公務統計方案第 12 條
十二、公務統計報告表表號採三段九碼編號方式,第一段五碼為「各級政府及中央各機關統計範圍劃分方案」中規定本院及所屬機關應辦統計細類編號。第二段二碼為統計項目編號。第三段二碼為各統計項目下統計報告表之序號。另為適應本院及所屬機關業務特性附加 2碼,以區辨機關別。
司法院公務統計方案第 13 條
十三、司法統計資料之蒐集,應依據「憲法法庭審理案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要點」、「最高法院民刑事案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要點」、「民刑事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實施要點」、「家事事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實施要點」、「高等法院及所屬法院辦理民刑事訴訟案件流程管理實施要點」、「最高行政法院訴訟事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要點」、「高等行政法院行政訴訟事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實施要點」、「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智慧財產法庭編號計數分案報結實施要點」、「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商業法庭編號計數分案報結實施要點」、「懲戒法院懲戒法庭懲戒案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實施要點」、「職務法庭懲戒及職務案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實施要點」、「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少年及家事法院審理期限規則」、「各級行政法院辦案期限規則」、「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辦理智慧財產案件期限規則」、「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辦理商業事件期限規則」、「懲戒法院辦案期限規則」、「司法院所屬一二審法院辦理案件統計報結應行注意事項」及有關令函之規定辦理;未有規定者,依「司法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務統計實務手冊」之規定辦理。資料內容需參研相關法令規章,如發現蒐集之資料不合規範者,應調原卷清查。
司法院公務統計方案第 18 條
十八、「司法院及所屬機關公務統計報表程式」由本院統計處會同本院業務單位及所屬機關商訂之,增刪或修訂時亦同;其涉及其他機關業務者,應由本院與該機關協商辦理之。有關表現執行職務之經過與結果之公務統計項目,由辦理統計業務之主計機構會同相關業務單位訂定之。
司法院公務統計方案第 19 條
十九、本院統計處彙編本院及所屬機關報告表,高等法院彙編該院及其分院與所轄地方法院報告表。至有關辦理本方案公務統計表冊之細部權責區分,詳列附錄二「司法院及所屬機關公務統計表冊之細部權責區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