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 一 章 法院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 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之法院不能行使職權者,由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訴之原因事實發生於被告居所地者,亦得由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
- 被告在中華民國現無住所或住所不明者,以其在中華民國之居所,視為其住所;無居所或居所不明者,以其在中華民國最後之住所,視為其住所。
- 在外國享有治外法權之中華民國人,不能依前二項規定定管轄法院者,以中央政府所在地視為其住所地。
- 對於公法人之訴訟,由其公務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其以中央或地方機關為被告時,由該機關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 對於私法人或其他得為訴訟當事人之團體之訴訟,由其主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 對於外國法人或其他得為訴訟當事人之團體之訴訟,由其在中華民國之主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 對於在中華民國現無住所或住所不明之人,因財產權涉訟者,得由被告可扣押之財產或請求標的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 被告之財產或請求標的如為債權,以債務人住所或該債權擔保之標的所在地,視為被告財產或請求標的之所在地。
對於生徒、受僱人或其他寄寓人,因財產權涉訟者,得由寄寓地之法院管轄。
對於現役軍人或海員因財產權涉訟者,得由其公務所,軍艦本籍或船籍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對於設有事務所或營業所之人,因關於其事務所或營業所之業務涉訟者,得由該事務所或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對於船舶所有人或利用船舶人,因船舶或航行涉訟者,得由船籍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因船舶債權或以船舶擔保之債權涉訟者,得由船舶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 公司或其他團體或其債權人對於社員,或社員對於社員,於其社員之資格有所請求而涉訟者,得由該團體主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 前項規定,於團體或其債權人或社員,對於團體職員或已退社員有所請求而涉訟者準用之。
- 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 其他因不動產涉訟者,得由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對於同一被告因債權及擔保該債權之不動產物權涉訟者,得由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合併管轄。
因契約涉訟者,如經當事人定有債務履行地,得由該履行地之法院管轄。
本於票據有所請求而涉訟者,得由票據付款地之法院管轄。
因關於財產管理有所請求而涉訟者,得由管理地之法院管轄。
- 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
- 因船舶碰撞或其他海上事故請求損害賠償而涉訟者,得由受損害之船舶最初到達地,或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其船籍港之法院管轄。
- 因航空器飛航失事或其他空中事故,請求損害賠償而涉訟者,得由受損害航空器最初降落地,或加害航空器被扣留地之法院管轄。
因海難救助涉訟者,得由救助地或被救助之船舶最初到達地之法院管轄。
因登記涉訟者,得由登記地之法院管轄。
- 因自然人死亡而生效力之行為涉訟者,得由該自然人死亡時之住所地法院管轄。
- 前項法院不能行使職權,或訴之原因事實發生於該自然人居所地,或其為中華民國人,於死亡時,在中華民國無住所或住所不明者,定前項管轄法院時,準用第一條之規定。
因遺產上之負擔涉訟,如其遺產之全部或一部,在前條所定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得由該法院管轄。
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但依第四條至前條規定有共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轄。
被告住所、不動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其他據以定管轄法院之地,跨連或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
同一訴訟,數法院有管轄權者,原告得任向其中一法院起訴。
-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接上級法院應依當事人之聲請或受訴法院之請求,指定管轄: 一、有管轄權之法院,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或因特別情形,由其審判恐影響公安或難期公平者。 二、因管轄區域境界不明,致不能辨別有管轄權之法院者。
- 直接上級法院不能行使職權者,前項指定由再上級法院為之。
- 第一項之聲請得向受訴法院或直接上級法院為之,前項聲請得向受訴法院或再上級法院為之。
- 指定管轄之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 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
- 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
被告不抗辯法院無管轄權,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以其法院為有管轄權之法院。
前二條之規定,於本法定有專屬管轄之訴訟,不適用之。
定法院之管轄,以起訴時為準。
- 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
- 第二十四條之合意管轄,如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依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而成立,按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他造於為本案之言詞辯論前,得聲請移送於其管轄法院。但兩造均為法人或商人者,不在此限。
- 移送訴訟之聲請被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移送訴訟前如有急迫情形,法院應依當事人聲請或依職權為必要之處分。
- 移送訴訟之裁定確定時,受移送之法院受其羈束。
- 前項法院,不得以該訴訟更移送於他法院。但專屬於他法院管轄者,不在此限。
- 移送訴訟之裁定確定時,視為該訴訟自始即繫屬於受移送之法院。
- 前項情形,法院書記官應速將裁定正本附入卷宗,送交受移送之法院。
(刪除)
(刪除)
(刪除)
法官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 一、法官或其配偶、前配偶或未婚配偶,為該訴訟事件當事人者。 二、法官為該訴訟事件當事人八親等內之血親或五親等內之姻親,或曾有此親屬關係者。 三、法官或其配偶、前配偶或未婚配偶,就該訴訟事件與當事人有共同權利人、共同義務人或償還義務人之關係者。 四、法官現為或曾為該訴訟事件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或家長、家屬者。 五、法官於該訴訟事件,現為或曾為當事人之訴訟代理人或輔佐人者。 六、法官於該訴訟事件,曾為證人或鑑定人者。 七、法官曾參與該訴訟事件之前審裁判或仲裁者。
- 遇有下列各款情形,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 一、法官有前條所定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者。 二、法官有前條所定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
- 當事人如已就該訴訟有所聲明或為陳述後,不得依前項第二款聲請法官迴避。但迴避之原因發生在後或知悉在後者,不在此限。
- 聲請法官迴避,應舉其原因,向法官所屬法院為之。
- 前項原因及前條第二項但書之事實,應自為聲請之日起,於三日內釋明之。
- 被聲請迴避之法官,對於該聲請得提出意見書。
- 法官迴避之聲請,由該法官所屬法院以合議裁定之;其因不足法定人數不能合議者,由兼院長之法官裁定之;如並不能由兼院長之法官裁定者,由直接上級法院裁定之。
- 前項裁定,被聲請迴避之法官,不得參與。
- 被聲請迴避之法官,以該聲請為有理由者,毋庸裁定,應即迴避。
聲請法官迴避經裁定駁回者,得為抗告。其以聲請為正當者,不得聲明不服。
- 法官被聲請迴避者,在該聲請事件終結前,應停止訴訟程序。但其聲請因違背第三十三條第二項,或第三十四條第一項或第二項之規定,或顯係意圖延滯訴訟而為者,不在此限。
- 依前項規定停止訴訟程序中,如有急迫情形,仍應為必要處分。
- 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所定為裁定之法院或兼院長之法官,如認法官有應自行迴避之原因者,應依職權為迴避之裁定。
- 法官有第三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之情形者,經兼院長之法官同意,得迴避之。
本節之規定,於司法事務官、法院書記官及通譯準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