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民法第 四 章 法律行為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第 四 章 法律行為第 一 節 通則

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但其規定並不以之為無效者,不在此限。

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者,無效。

法律行為,不依法定方式者,無效。但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1. 法律行為,係乘他人之急迫、輕率或無經驗,使其為財產上之給付或為給付之約定,依當時情形顯失公平者,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撤銷其法律行為或減輕其給付。
  2. 前項聲請,應於法律行為後一年內為之。
第 二 節 行為能力

無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效;雖無行為能力人,而其意思表示,係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者亦同。

無行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並代受意思表示。

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份、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

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所為之單獨行為,無效。

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所訂立之契約,須經法定代理人之承認,始生效力。

  1. 前條契約相對人,得定一個月以上之期限,催告法定代理人,確答是否承認。
  2. 於前項期限內,法定代理人不為確答者,視為拒絕承認。
  1. 限制行為能力人於限制原因消滅後,承認其所訂立之契約者,其承認與法定代理人之承認,有同一效力。
  2. 前條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限制行為能力人所訂立之契約,未經承認前,相對人得撤回之。但訂立契約時,知其未得有允許者,不在此限。

限制行為能力人用詐術使人信其為有行為能力人或已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者,其法律行為為有效。

法定代理人允許限制行為能力人處分之財產,限制行為能力人,就該財產有處分之能力。

  1. 法定代理人允許限制行為能力人獨立營業者,限制行為能力人,關於其營業,有行為能力
  2. 限制行為能力人,就其營業有不勝任之情形時,法定代理人得將其允許撤銷或限制之。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 三 節 意思表示

表意人無欲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之意,而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無效。但其情形為相對人所明知者,不在此限。

  1. 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而為虛偽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無效。但不得以其無效對抗善意第三人
  2. 虛偽意思表示,隱藏他項法律行為者,適用關於該項法律行為之規定。
  1. 意思表示之內容有錯誤,或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將其意思表示撤銷之。但以其錯誤或不知事情,由表意人自己之過失者為限。
  2. 當事人之資格或物之性質,若交易上認為重要者,其錯誤,視為意思表示內容之錯誤。

意思表示,因傳達人或傳達機關傳達不實者,得比照前條之規定撤銷之。

前二條之撤銷權,自意思表示後,經過一年而消滅。

第八十八條及第八十九條之規定撤銷意思表示時,表意人對於信其意思表示為有效而受損害之相對人第三人,應負賠償責任。但其撤銷之原因,受害人明知或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

  1. 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但詐欺係由第三人所為者,以相對人明知其事實或可得而知者為限,始得撤銷之。
  2. 被詐欺而為之意思表示,其撤銷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

前條之撤銷,應於發見詐欺脅迫終止後,一年內為之。但自意思表示後,經過十年,不得撤銷。

對話人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

  1. 對話而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但撤回之通知,同時或先時到達者,不在此限。
  2. 表意人於發出通知後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或其行為能力受限制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失其效力。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者,以其通知達到其法定代理人時,發生效力。

表意人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姓名、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

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辭句。

第 四 節 條件及期限
  1. 附停止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發生效力。
  2. 附解除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失其效力。
  3. 依當事人之特約,使條件成就之效果,不於條件成就之時發生者,依其特約。

附條件之法律行為當事人,於條件成否未定前,若有損害相對人因條件成就所應得利益之行為者,負賠償損害之責任。

  1. 因條件成就而受不利益之當事人,如以不正當行為阻其條件之成就者,視為條件已成就。
  2. 因條件成就而受利益之當事人,如以不正當行為促其條件之成就者,視為條件不成就。
  1. 附始期之法律行為,於期限屆至時,發生效力。
  2. 附終期之法律行為,於期限屆滿時,失其效力。
  3. 第一百條之規定,於前二項情形準用之。
第 五 節 代理
  1. 代理人代理權限內,以本人名義所為之意思表示,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
  2. 前項規定,於應向本人為意思表示,而向其代理人為之者,準用之。

代理人所為或所受意思表示之效力,不因其為限制行為能力人而受影響。

代理人之意思表示,因其意思欠缺、被詐欺、被脅迫,或明知其事情或可得而知其事情,致其效力受影響時,其事實之有無,應就代理人決之。但代理人之代理權係以法律行為授與者,其意思表示,如依照本人所指示之意思而為時,其事實之有無,應就本人決之。

代理人經本人之許諾,不得為本人與自己之法律行為,亦不得既為第三人之代理人,而為本人與第三人之法律行為。但其法律行為,係專履行債務者,不在此限。

代理權之限制及撤回,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但第三人因過失而不知其事實者,不在此限。

  1. 代理權之消滅,依其所由授與之法律關係定之。
  2. 代理權,得於其所由授與之法律關係存續中撤回之。但依該法律關係之性質不得撤回者,不在此限。

代理權消滅或撤回時,代理人須將授權書交還於授權者,不得留置。

代理權人,以他人之代理人名義所為之法律行為,對於善意之相對人,負損害賠償之責。

第 六 節 無效及撤銷

法律行為之一部分無效者,全部皆為無效。但除去該部分亦可成立者,則其他部分,仍為有效。

無效之法律行為,若具備他法律行為之要件,並因其情形,可認當事人若知其無效,即欲為他法律行為者,其他法律行為,仍為有效。

無效法律行為之當事人,於行為當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者,應負回復原狀損害賠償之責任。

  1. 法律行為撤銷者,視為自始無效
  2. 當事人知其得撤銷或可得而知者,其法律行為撤銷時,準用前條之規定。

經承認之法律行為,如無特別訂定,溯及為法律行為時發生效力。

  1. 撤銷及承認,應以意思表示為之。
  2. 相對人確定者,前項意思表示,應向相對人為之。

法律行為須得第三人之同意始生效力者,其同意或拒絕,得向當事人之一方為之。

  1. 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所為之處分,經有權利人之承認始生效力。
  2. 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為處分後,取得其權利者,其處分自始有效。但原權利人或第三人已取得之利益,不因此而受影響。
  3. 前項情形,若數處分相牴觸時,以其最初之處分為有效。